<noframes id="znbxn">

      <form id="znbxn"></form>
      <video id="znbxn"></video>
      <th id="znbxn"></th>

      <listing id="znbxn"><meter id="znbxn"><mark id="znbxn"></mark></meter></listing>

      <menuitem id="znbxn"><font id="znbxn"></font></menuitem>

      <big id="znbxn"></big>

      高考歷史??贾R點考點

      李金0分享

      同學們要考好高中的歷史,現在就要努力復習歷史課本里的知識,可是有很多同學還是并不善于總結知識點,為了方便大家學習借鑒,下面小編精心準備了高考歷史??贾R點考點內容,歡迎使用學習!

      高考歷史??贾R點考點

      一、愛國主義 民族精神

      1、熱愛祖國,矢志不渝

      (1)戰國時期屈原熱愛祖國,其作品《離騷》抒發了他的憂國憂民的情感。

      (2)兩宋時期,山河的破碎和民眾的苦難激發了詩人們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如岳飛把殺敵報國的壯志寫入詩詞;辛棄疾投筆從戎。

      (3)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黨人成立興中會等革命團體,決心推翻清政府,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

      (4)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革命家,為尋找救國救民的真理,選擇了共產主義理想。

      2、維護統一,反對分裂

      (1)1861年,美國內戰爆發,林肯提出“為聯邦統一而戰”的口號,并進一步肯定了聯邦法律的至上性,從而維護了國家統一。

      (2)1945年8月,為了“和平民主”,毛澤東與周恩來等人赴重慶與國民政府進行談判。

      (3)2005年3月,全國人大通過《反分裂國家法》,以反對和遏制“臺獨”勢力,促進祖國和平統一,維護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

      3、同仇敵愾,抗御外侮

      (1)義和團運動體現了中國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爭精神,打擊了帝國主義的囂張氣焰。

      (2)1895年,《馬關條約》割讓臺灣島的消息傳出后,臺灣軍民反對割臺的斗爭此起彼伏。

      (3)1936年,張學良、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呼吁“停止內戰,一致對外”。

      (4)1937年,國共實現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谷諔馉幨前倌陙碇袊谝淮稳〉猛耆珓倮姆辞致詰馉?。

      4、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1)1839年,林則徐在虎門海灘當眾“銷煙”,極大地鼓舞了中國人民的斗志。

      (2)魏源《海國圖志》中“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閃耀著愛國主義的光輝。

      (3)甲午戰爭失敗后,面對民族生存危機,中國知識界和各階層民眾以不同形式開展救亡圖存的斗爭。(義和團運動、維新變法運動、辛亥革命等)

      (4)甲午戰爭后,中國社會上興起了一股實業救國的熱潮。

      (5)1915年,日本提出“二十一條”的消息傳出后,中國人民掀起了一場抵制日貨的大規模運動。

      (6)1919年,五四愛國運動中青年學生高呼“外爭主權,內除國賊”、“廢除二十一條”等口號,愛國情緒高漲;出現“三罷斗爭”

      5民族精神,薪火相傳

      (1)革命與建設時期:井岡山精神;紅軍長征精神;西柏坡精神;“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等。

      (2)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的自立意識、競爭意識、效率意識、民主法治意識、求知意識、科學精神、服務精神、開拓創新精神等大大加強。

      二、公平正義、民主自由、公民意識度機制

      1、建立公正的社會制

      (1)科舉制的創立為不具有貴族身份的士人提供了參政的機會?!糯x官制度所體現的“公正”。

      (2)雅典民主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殘忍地窒息、限制了社會另一部分成員的自身發展能力?!贫仍斐傻纳鐣还?。

      (3)羅馬法保護私有財產,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有利于緩解社會矛盾,但羅馬法也保護奴隸制度?!缮媳U狭斯竦摹肮?,但又體現了奴隸遭受奴隸主階級的剝削。

      (4)在代議制下,資產階級通過議會對國家實行集體統治,以防止獨裁?!Y本主義政體中的“公正”。

      (5)《共產黨宣言》昭示了未來共產主義社會的原則,揭示了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資產階級的統治,以建立無產階級專政?!茖W社會主義追求的“公正”。

      (6)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規范了政府與人民的服務與被服務的關系?!轮袊鴩覚嗔γ媲暗摹肮?。

      (7)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實行,少數民族人民實現了當家作主?!褡彘g的“公正”。

      (8)《行政復議法》《行政訴訟法》等用法律規范政府行為?!从沉朔擅媲罢c人民平等的原則。

      (9)世界多極化的發展,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有利于推動建立公正和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獓H秩序的“公正”格局。

      2、多種多樣的民主體制

      (1)雅典民主是小國寡民的產物,是一種“成年男性公民當家作主”的政治制度。

      (2)歐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代議制:打破了封建等級制度,構建了資產階級統治下的民主。

      (3)蘇維埃制度:蘇聯的政治基礎,是俄國勞動人民在革命斗爭過程中創造出來的政權組織形式。

      (4)南京臨時政府按照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三權分立”和“代議政治”的原則來構建中華民國的國家制度。

      (5)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中國的根本政治制度,也是中國最重要的民主制度。政治協商制度是中國的另一個基本政治制度,是實現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保障少數民族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

      3、公民的政治參與和權利與義務

      (1)黃宗羲提出“天下為主,君為客”的民主思想。顧炎武推崇自由議論朝政的風氣,以“眾治”取代“獨治”。

      (2)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點是“人民主權”與“輪番而治”。

      (3)盧梭在《社會契約論》中闡述了“人民主權”思想。

      (4)1787年憲法堅持“人民主權”原則,規定總統和議員都由選舉產生。

      (5)《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規定人民享有人身、居住、財產、言論、出版等自由。

      (6)1954年憲法規定了人民的權利和義務。

      三、人文精神

      1重視人的價值,樹立人的尊嚴

      (1)古希臘智者學派提倡懷疑精神,反對迷信,強調人的價值和人的決定作用。

      (2)柏拉圖鼓勵人們獨立思考。

      (3)亞里士多德關注人類生活,特別強調在整個自然界中,人類是最高級的。

      (4)文藝復興的核心是人文主義,要求肯定人的價值和尊嚴。

      2關注人生真諦

      (1)蘇格拉底強調知識的作用,認為人必須具備知識才能達到善;道德行為必須以知識為基礎。

      (2)孟子主張“性本善”,認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惻隱、羞惡、恭敬、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3)荀子提出“人之性惡”,認為人生來本性是惡的,強調用禮樂來規范人的行為。

      (4)啟蒙思想家們認為判斷是非的唯一標準只有認識自己的“理性”,努力構建一個民主和科學的美好時代。

      3關注民生、體察民情、尊重民意、保障人權

      (1)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仁”就是愛人;統治者要以德治民,愛惜民力,取信于民。

      (2)孟子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3)《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了人民的權利和義務。

      (4)《行政訴訟法》和《行政復議法》的通過使“民告官”有了法律保證。

      (5)鄉村基層民主選舉制度激發了廣大農民的政治熱情,保障了農民的合法權益。

      四、尊重文明多樣性

      1、東西方人文主義的差異

      (1)對人的屬性的關注點不同:西方強調個性發展,中國強調人的社會性。

      (2)處理人與社會關系的著眼點不同:中國強調社會等級秩序,西方強調人的平等。

      2、雅典民主制與古代中國君主集權制的利弊

      (1)利

      ①雅典:使公民有自由發揮才能的空間,思想空前活躍。

      ②中國:有利于大規模工程建設,組織和有效抵御外侵,維護統一。

      (2)弊

      ①雅典:范圍狹窄,具有隨意性。

      ②中國:易產生暴政和腐敗;鉗制思想;阻礙新興經濟因素成長。

      3、古代東西方科技文明的差異

      (1)中國古代科技重經驗,西方近代科技重實驗。

      (2)中國古代科技重綜合,西方近代科技重分析。

      (3)中國古代科技主要服務于農業,西方近代科技主要服務于工業。

      4、古希臘文明與古羅馬文明的區別

      (1)文明拓展方式

      ①希臘:通過殖民建立新城邦,吸收外部文明來拓展希臘文明。

      ②羅馬:通過戰爭擴大疆域,在繼承希臘文明、吸收外部文明的同時拓展羅馬文明。

      (2)國家形式

      ①希臘:分散的城邦制;小國寡民,獨立自治。

      ②羅馬:統一集權制。

      (3)政體和統治方式

      ①希臘:君主制—貴族集體統治—公民全體集體統治;人民主權,輪番而治。

      ②羅馬:君主制—貴族共和制—君主專制,沒有發展為民主制度。

      (4)政治文明貢獻:①希臘:民主政治。②羅馬:法律。

      五、團結精神、合作精神

      1.商幫:親緣與地緣基礎上和衷共濟

      (1)明清時期,區域性的商人群體實力雄厚,形成徽商、晉商、閩商、寧紹商人等大商幫。

      (2)商幫形成的原因:商幫成為市場價格的接受者和市場價格的制定者、左右者;商幫在規避內部惡性競爭,增強外部競爭力的同時還可以在封建體制內利用集體的力量更好地保護自己。

      2、國共關系:合作則雙贏,對抗則俱傷

      (1)1924年1月,國民黨“一大”通過宣言,重新闡釋了三民主義,確定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標志著國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

      (2)1927年,蔣介石和汪精衛先后發動“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變,屠殺共產黨,國共合作破裂。

      (3)1937年9月22日,國民黨中央通訊社發表了《中國共產黨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第二天,蔣介石發表講話,事實上承認了中國共產黨的合法地位。這標志著國共第二次合作的實現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正式建立。

      (4)1946年6月底,蔣介石調集重兵進攻中原解放區,全面內戰爆發。

      (5)國共關系“分則兩傷、合則兩利”

      ①“分則兩傷”:因為兩黨的性質、立場、綱領、前途等都是不同的,為此,國共勢不兩立,長期分裂內戰,損傷國力,嚴重影響國家獨立統一、綜合國力增強和國際地位提高。

      ②“合則兩利”:國民革命時期,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各革命階級團結奮戰,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20世紀三四十年代抗日戰爭時期,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全民族的共同抗戰,中國人民才取得了近百年來第一次反抗外來侵略斗爭的完全勝利。

      3、戰后世界的經濟合作

      (1)1945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正式成立。

      (2)1947年,美國、中國等23個國家簽署了《關稅與貿易總協定》。

      (3)1967年,歐洲共同體成立。1993年,歐盟正式成立,標志著歐共體正式由一個以經濟合作為主的組織轉變為一個具有經濟和政治雙重性質的組織。

      (4)1999年,東南亞10個國家全部加入了東盟。2002年,東盟自由貿易區正式啟動。

      (5)1994年,北美自由貿易區正式成立。1989年,亞太經合組織成立。

      區域性經濟集團除了經濟領域的合作外,往往還包括政治、外交、軍事、社會、科技等方面的政策協調與合作。區域性經濟集團與世界性經濟集團相比,在規模上有明顯區別。世界性經濟集團是面向世界各國,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

      4、新中國在內政外交上的合作精神

      (1)政黨間的合作:1956年4月,中共中央正式提出“長期共存,互相監督”的方針。政治協商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的主要形式,政治協商會議是人民民主統一戰線的基本組織。

      (2)民族間的合作:《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明確規定,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1954年憲法對民族區域自治做了更明確的規定。民族區域自治的實行,加強了民族團結。

      (3)兩岸合作:“一國兩制”的構想:1984年,“一國兩制”的方針在全國人大六屆二次會議上通過。

      高考歷史易錯知識點

      1.西周分封制的對象主要是姬姓王族,故被分封的諸侯都與周王有血緣關系。(×)

      提示:西周分封制不僅分封王族,還分封異姓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而異姓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與周王并無血緣關系。

      2.宗法制下大宗和小宗的關系是固定的。(×)

      提示:大宗和小宗是相對而言的。周天子是天下的君主,是所有姬姓貴族的大宗,諸侯對周天子而言是小宗;在封國內,諸侯對卿大夫而言是大宗,而卿大夫對諸侯而言是小宗;在卿大夫的封地內,對于士而言,卿大夫是士的大宗,士對卿大士而言是小宗。

      3.秦推行郡縣制,故郡縣制最早出現在秦朝。(×)

      提示:秦推行郡縣制,但郡縣制最早出現于春秋時期。秦朝統一后在全國范圍內推行郡縣制。

      4.君主專制就是中央集權。(×)

      提示:專制主義與中央集權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是與民主政體相對立的概念,是一種決策方式。其主要特征是皇帝個人的專斷獨裁,集國家最高權力于一身;中央集權是一種相對于地方分權的制度。其特點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經濟、軍事方面沒有獨立性,必須嚴格服從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

      5.“封建專制”等于“封建制度”。(×)

      提示:“封建專制”專指封建社會的個人獨裁統治;“封建制度”是一個綜合性的概念,包括封建的政治制度、經濟制度、文化教育制度等。

      6.元朝中央設置中書省,其職能與唐朝三省制的中書省職權相同。(×)

      提示:唐朝的中書省掌管政令的草擬,經門下省審議,再經皇帝決斷,其職能是參與決策;而元朝的中書省則是最高行政機構,故與唐朝中書省的職權不同。

      7.明清內閣制是前代宰相制的延續,是法定的一級中央機構。(×)

      提示:明代以前丞相制下,丞相被賦予決策大權,其地位是 “百官之首”;明代內閣制并非法定機構,只是皇帝的侍從咨詢機構,本身并無決策權,盡管有的閣臣一度大權在握,但權力來自皇帝的支持和信任,對皇權也難以起到實質性的制約作用。

      8.小農經濟就是自然經濟。(×)

      提示:小農經濟產生于春秋戰國時期鐵犁牛耕的背景下,強調以家庭為生產、生活的基本單位,精耕細作,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其最本質屬性是農業經營規模小,隨著社會屬性的變化,和商品經濟相聯系加深。自然經濟早在原始社會就產生了,是相對于商品經濟而言的,和商品經濟對立,具有排斥社會分工,生產分散、規模小、技術落后的特點。

      高考歷史標志性事件

      1.資本主義萌芽產生的標志:建立在雇傭勞動基礎上的手工工場的產生。資本主義萌芽是一種新的生產關系,指的是人與人之間關系的轉變,而手工工場只是資本主義萌芽的生產組織形式,其本質是對勞動力剩余價值的剝削。

      2.“火藥、羅盤針、印刷術——這是標志資產階級社會到來的三項偉大發明”。主要是指這三項中國的發明傳播到歐洲,推動歐洲資產階級戰勝封建制度。

      3.近代自然科學產生的標志:天文學革命(1543年(天體運行論)發表)。它揭穿了中世紀流行的托勒密的“地球中心說”和所謂的“上帝賦予地球以特殊地位”的說法,摧毀了上帝創造世界的謬論,使自然科學從神學和傳統的“地球中心說”的束縛下解放出來,開始以人和自然為觀察、研究的對象。

      4.封建的中世紀的終結和現代資本主義紀元的開端的標志性人物:但丁?!八侵惺兰o的最后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共產黨宣言》1893年意大利版序言),其長詩《神曲》揭露了教會的貪污腐化和封建統治的黑暗殘暴。

      5.標志著揭開尼德蘭革命序幕的事件:1566年的圣像破壞運動。該運動斗爭目標首先指向了天主教會,是尼德蘭資產階級革命斗爭的第一次行動。

      6.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的標志:1640年11月英國新議會的召開。在新議會中,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結成“反對派”,提出了限制王權的要求,而限制王權實際上等于部分地奪權,已經開始具備了革命的含義。

      7.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完成的標志:1688年“光榮革命”。這次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制度,之后確立了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為英國資本主義發展開辟了道路。

      8.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標志著一個新的歷史時期——“資產階級革命時代”的到來。因為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反映了當時整個世界的要求,代表了社會發展方向,在其影響下,歐美許多國家都進行了不同形式的革命,匯成了一股資產階級革命的浪潮。

      9.英國君主立憲制確立的標志:1689年《權利法案》的制定?!稒嗬ò浮返闹饕窬褪且悦鞔_的條文,從立法權、司法權、稅收權、軍權等方面限制王 權,同時將議會擁有的自由和權利用法律的形式予以肯定。

      10.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形成標志著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統治地位的確立。因為從此代表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利益的法律具有了至高的地位。

      11.農本思想向工商皆本思想轉變的標志:重商主義政策的推行。該政策主要內容是:認為金銀充足是國家富裕的標志;主張獲得財富的主要手段是發展工商業,拓展對外貿易,獎勵出口,減少進口,使金銀流人而不流出,加緊殖民掠奪等,其核心是大力拓展海外貿易。

      12.1588年英國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標志著:(1)英國開始確立海上霸權;(2)英國開始積極進行海外殖民擴張活動;(3)西班牙海上實力的喪失。

      13.三次英荷戰爭(1652—1674年)標志著荷蘭的“世界海霸”和“世界商霸”地位的喪失。

      14.七年戰爭(1756—1763年)中英國打敗法國,標志著英國確立了世界殖民大帝國地位。從此,老牌的殖民強國西班牙、荷蘭和法國再也無力與英國抗衡。

      15.法國大革命開始的標志: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獄。該事件說明法國人民在資產階級的號召下開始用暴力向封建專制統治勢力發起進攻,而巴士底獄恰是法國封建專制統治的象征物。

      16.法國從傳統的臣民社會跨入近代的公民社會的法律標志:1791年憲法。該憲法是法國歷史上的第一部憲法,標志著“法治”取代了“人治”。

      17.法國大革命結束的標志:“熱月政變”?!盁嵩抡儭笔墙Y束過時的雅各賓派“恐怖政策”,恢復和建立資產階級正常統治秩序的轉折點。

      18.“波士頓傾茶事件”標志著北美人民反對英國殖民統治的斗爭進入了一個新階段。該事件反映出集中在波士頓的較量,成為北美殖民地或屈服或反抗的試金石,此后,北美人民面對英國的高壓政策,在斗爭中逐漸走向聯合,并組織民兵,準備以武裝斗爭來反抗英國的殖民統治。

      19.美國獨立戰爭開始的標志:“來克星頓的槍聲”。該事件是北美人民武裝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的開始。

      20.美利堅合眾國誕生的標志:1776年7月4日(獨立宣言)的發表。該宣言宣告北美殖民地正式獨立。

      21.美國獨立戰爭出現轉折標志:1777年薩拉托加大捷。首先指戰場上取得了重大勝利,扭轉了初期受挫局面;其次指此后戰場上的主動權逐漸轉移 到美國軍民手中,再次指它增強了北美人民的必勝信念,同時還提高了美國的國際地位,贏得了西、荷、法等國的國際援助。

      22.美國獨立戰爭結束的標志:1783年英國承認美國獨立。該事件說明從《獨立宣言》的發表到1783年,美國才真正從紙面上的獨立變為了實際上的獨立。

      23.標志著拉美獨立運動開始的事件:海地革命。1791年海地首先掀起拉美地區反抗殖民統治的革命運動,1804年取得獨立,成為拉美地區第一個獨立的國家。

      24.英國工業革命開始的標志:1765年哈格里夫斯發明“珍妮紡紗機”。工業革命主要是指產業技術的革命,“珍妮紡妙機”的出現表明首先在棉紡織業中引發了發明機器、進行技術革新的連鎖反應,揭開了工業革命的序幕。

      25.工業革命完成的標志:機器制造業的出現。它說明大機器生產已經基本上取代了工場手工業。

      26.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初步形成的標志:1857年世界性經濟危機的爆發。只有形成了世界市場,經濟危機才會擴展到全世界,變成世界性經濟危機。

      27.1776年英國經濟學家亞當·斯密發表《國富論》一書,標志著自由主義的產生,也標志著歐洲經濟政策由傳統的保護主義到自由競爭的轉變。該書主要內容是要求進一步解除封建束縛,實行自由經營、自由競爭、自由貿易,主張放任自由,把自由競爭當作永恒的法則。

      28.神圣同盟破裂的標志:希臘、比利時獨立。維也納體系所確定的歐洲版圖被改動,同盟內部矛盾激化。

      29.法國七月革命標志著維也納體系名存實亡。革命推翻了復辟的波旁王朝,表明維也納會議所恢復的最主要的一個封建王朝垮臺,震撼了各國封建君主,在其影響下,比利時獨立,再次改動了維也納體系所確定的歐洲版圖,各大國對比利時采取不同態度,矛盾加劇,同盟關系破裂。當然,表面上該體系的一些主要原則(封建正統主義原則、,大國利益至上原則、歐洲均勢原則等)還存在,神圣同盟還得以維持。

      30.維也納體系徹底瓦解的標志:1848年歐洲革命。徹底改變了維也納會議確定的歐洲統治秩序和國家體系。

      31.無產階級開始作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歷史舞臺的標志:歐洲三大工人運動(法國里昂絲織工人的兩次起義、英國憲章運動、德國西里西亞紡織工人起義)。因為在三大工人運動中,工人的奮斗目標是獨立的(要求自己的政治權利和經濟利益),直接面對和打擊的是資本主義剝削制度,作為斗爭的力量是獨立的進行斗爭,不再是作為資產階級的政治附庸和盟友。

      32.《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因為宣言第一次較為完整系統地闡述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

      33.第一國際的成立標志著國際工人運動開始走向聯合。各國工人運動有了自己的第一個聯絡和合作的中心。

      34.1861年廢除農奴制的改革標志著俄國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道路。從此,農奴爭脫了封建生產關系的束縛,使俄國由封建生產方式過渡到資本主義生產方式。

      35.美國南北戰爭開始的標志:1861年4月南方軍隊炮轟一座聯邦軍隊要塞。表明南方奴隸主階級開始進行武力分裂。

      36.1862年《解放黑人奴隸宣言》的發表標志美國內戰進入了“以革命方式進行戰爭”的新階段。從此,解放奴隸成為北方作戰的主要目標,革命局勢得以扭轉。

      37.克里米亞戰爭中的失敗標志著沙俄結束了其在歐洲大陸的霸主地位和“歐洲憲兵”的角色。其企圖控制地中海的南下戰略受挫,不得不加強了對遠東的侵略。

      38.1884—1885年柏林會議的召開標志著帝國主義瓜分非洲新高潮的到來。此后,帝國主義對非洲的侵略由沿海開始深入內地。

      39.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最終形成的標志: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的最終形成。20世紀初,在資本主義經濟體系、資本主義政治體系形成的基礎上,資本主義殖民體系最終形成,從而構成了完整的資本主義世界體系,世界成為密不可分的整體。

      40.亞洲人民反帝反封建斗爭和民族民主運動的高漲,標志著亞洲覺醒。主要指出現了新的由資產階級領導的民族民主革命運動。

      41.1908年孟買工人大罷工標志著印度無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印度無產階級成為了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

      42.1903年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二次代表大會召開標志著俄國無產階級政黨的建立。會議通過決議,把實現無產階級專政寫入黨的綱領。

      43.列寧主義誕生的標志:布爾什維主義的形成。布爾什維主義即以列寧為首的布爾什維克的思想理論體系。

      44.1892年俄法同盟建立,標志著歐洲出現了兩大軍事集團對峙局面。這里的兩大軍事集團是指德、奧、意三國同盟集團與俄法同盟集團。

      45.1907年英俄同盟建立,標志著歐洲兩大軍事集團對峙局面最終形成。這里的兩大軍事集團是指三國同盟(德、奧、意)與三國協約(英、法、俄)。

      46.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標志:1914年7月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奧匈帝國在德國支持下,接著,德、俄、英、法相繼投入戰爭。

      47.德軍西線速決戰破產的標志:1914年馬恩河戰役。遇到法、英、比軍隊的抵抗和俄軍東線的進攻,雙方轉入長期的陣地戰。

      48.愛因斯坦相對論的提出標志著物理學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相對論引導人們對物理學的研究從宏觀世界轉入微觀世界,從低速運動狀態轉入高速運動狀態。

      中國近代史

      1、涉及外國公使進駐北京的條約是:《天津條約》《北京條約》《辛丑條約》

      2、宣傳資產階級革命思想的刊物和中心:《游學譯編》、《浙江潮》《民報》(日本東京)《蘇報》(上海)

      3、割地、賠款、開放口岸都有的條約:《南京條約》《北京條約》《馬關條約》

      4、有開放通商口岸的條約:《南京條約》《天津條約》《北京條約》《馬關條約》

      5、辛亥革命果實被竊取標志:1912年3月袁世凱在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

      6、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標志: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后改名《新青年》

      7、我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者是李大釗。

      8、比較全面介紹馬克思主義的文章是《我的馬克思主義觀》

      9、中國第一個共產黨早期組織是1920年陳獨秀在上海建立的。

      10、北洋軍閥開始統治中國------1912年3月孫中山宣布解職。

      11、清政府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第一次較量是中英鴉片戰爭。

      12、中俄歷史上第一個平等的邊界條約是《尼布楚條約》。

      13、中國近代史的開端是1840年的鴉片戰爭。

      14、近代中國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是1842年8月的中英《南京條約》

      15、太平天國初步建立政權的標志是永安建制。

      16、中國農民戰爭的最高峰是太平天國運動。

      17、清朝中央機構開始半殖民地化的標志是1861年總理衙門的建立。

      18、慈禧太后對中國長達近半個世紀統治開始于1861年宮廷政變。

      19、戊戌變法失敗的標志是1898年9月21日的戊戌政變。

      20、中國資產階級革命派形成的標志是1894年成立的興中會。

      21、開放通商口岸最多的條約是《天津條約》(10處)

      22、割地最多的條約是《中俄璦琿條約》(60多萬平方公里)。

      23、賠款最多的條約是《辛丑條約》。

      24、第一個全國規模同意資產階級革命政黨是1905年成立的中國同盟會。

      25、中國第一個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文件《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26、五四運動的導火線是巴黎和會中國外交的失敗。

      27、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是1919年五四運動。

      28、標志著太平天國運動由盛轉衰的轉折點是天京事變。

      29、第一次提出徹底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綱領會議是1922年中共二大。

      30、標志著革命統一戰線建立的會議是1924年國民黨一大。

      31、決定建立革命統一戰線的會議是1923年中共三大。

      32、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或大革命失敗的標志: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和七一五反革命政變。

      33、辛亥革命的開端是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義。

      34、近代割占中國領土最多的國家是俄國。(150多萬平方公里)

      35、中國現代史開端: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36、舊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1840年鴉片戰爭。

      37、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840年鴉片戰爭。

      38、(2年)中英鴉片戰爭開端:1840年6月,英國封鎖珠江口。結束:1842年8月《南京條約》簽定。

      39、太平天國運動開端:1851年1月11日金田起義。結束:1864年7月天京陷落。

      40、(4年)第二次鴉片戰爭開端:1856年10月,英軍炮轟廣州。結束:1860年10月《北京條約》簽定。

      41、甲午中日戰爭爆發:1894年7月,日本海軍在朝鮮海面襲擊清軍運兵船,清政府被迫對日宣戰。

      42、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第二次鴉片戰爭后1860年《北京條約》簽定。

      43、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中日甲午戰爭后1895年中日《馬關條約》的簽定。

      44、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深淵: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后1901年《辛丑條約》。

      45、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工具:《辛丑條約》的簽定。

      46、中國民族資產階級開始登上歷史舞臺:甲午中日戰爭后。

      47、戊戌變法揭開序幕:公車上書;開始:1898年6月11日,光緒帝頒布《定國是詔》。結束:1898年9月21日,戊戌政變。

      48、中國無產階級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臺:五四運動“六三”以后。

      49、中國共產黨的建立: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上海。

      50、第一次工人運動高潮轉入低谷:1923年“二七”大罷工的失敗。

      51、國民黨反動統治建立的標志是: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的建立。

      52、南京國民政府在全國范圍形式上完成了統一標志著:1928年底張學良東北易幟。

      53、四大家族官僚資本形成的標志是:他們對金融的控制。

      54、打響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第一槍事件:1927年南昌起義。

      55、由大革命失敗到土地革命興起的轉折點是1927年八七會議。

      56、確立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建立新型人民軍隊重要開端:三灣改編。

      57、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第一塊根據地:1927年10月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58、土地革命時期最大的一塊革命根據地:中央革命根據地。

      59、長征時紅軍跳出了敵人包圍圈的標志性事件是:渡過金沙江。

      61、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1935年遵義會議。

      62、確定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是在1935年瓦窯堡會議。

      63、掀起全國抗日救亡運動新高潮的事件是1935年一二九運動。

      64、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的標志是:1936年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

      65、全國性抗日戰爭爆發的標志是:1937年盧溝橋事變或七七事變。

      66、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的標志是1937年9月下旬國民黨公布共產黨提交的國共合作宣言。

      67、中國抗戰以來取得的第一次大捷:平型關大捷。

      68、國民政府遷往重慶南京大屠殺時間:1937年12月

      69、抗戰以來國民政府取得的重大勝利:1938年李宗仁指揮臺兒莊戰役。

      70、抗日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1938年10月廣州、武漢失陷以后。

      71、通過《抗日救國十大綱領》的會議是:1937年8月的洛川會議。

      72、抗日戰爭時期第一塊敵后抗日根據地是:晉察冀抗日根據地。

      73、中共領導全國人民抗戰的中心:陜甘寧邊區----大生產運動搞得最熱烈的地區。

      74、抗日戰爭時期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

      75、日本統治中國的傀儡政權:1932年東北長春溥儀的偽滿洲國傀儡政權。

      76、抗日戰爭中,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最大規模的戰役是:1940年彭得懷指揮的百團大戰。

      77、抗日民主政權的性質是:中共領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性質的政權。

      78、抗日戰爭結束的標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國主義被迫宣布無條件投降。

      79、中華民族由衰敗到振興的轉折點:抗日戰爭的勝利。

      80、揭開人民解放軍全國性戰略進攻的序幕:1947年6月底,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

      81、與國民黨軍隊展開主力決戰是在:三大戰役后。

      82、奠定解放長江以南各省的基礎的事件:淮海戰役的勝利。

      83、北平和平解放的時間:1949年1月31日。

      84、國民黨主力基本上被消滅:三大戰役后。

      85、國民黨政權垮臺的標志: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

      86、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結束的標志是:新中國的成立。

      87、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剝削土地制度被徹底廢除的標志是:1952年底土地改革的完成。

      88、我國開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標志: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

      89、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90、為我國全面社會主義建設指明了方向:1956年中共八大。

      91、黨的歷史上最大的一起冤案:1968年劉少奇被開除出黨。

      92、林彪反革命集團被粉碎:1971年九一三事件。

      93、標志法國資本主義共和體制最終確立: 1875憲法


        530863
        最新无码在线视频一级大片

            <noframes id="znbxn">

            <form id="znbxn"></form>
            <video id="znbxn"></video>
            <th id="znbxn"></th>

            <listing id="znbxn"><meter id="znbxn"><mark id="znbxn"></mark></meter></listing>

            <menuitem id="znbxn"><font id="znbxn"></font></menuitem>

            <big id="znbxn"></b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