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znbxn">

      <form id="znbxn"></form>
      <video id="znbxn"></video>
      <th id="znbxn"></th>

      <listing id="znbxn"><meter id="znbxn"><mark id="znbxn"></mark></meter></listing>

      <menuitem id="znbxn"><font id="znbxn"></font></menuitem>

      <big id="znbxn"></big>

      高一歷史必修一重點知識點整理

      李金0分享

      歷史知識點非常多,同學們死記硬背的方法不僅花費的時間會太多,更容易把它記混記錯。要想學好歷史,最關鍵的就是方法,下面小編給大家整理了關于高一歷史必修一重點知識點整理的內容,歡迎閱讀,內容僅供參考!

      高一歷史必修一重點知識點整理

      一、科學技術的新發展:

      1.雕版印刷術的發明:⑴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印刷術的國家。⑵隋唐時期已經有了雕版印制的佛經、日歷和書籍。⑶唐朝于868年印制的《金剛經》卷子,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2._發明:⑴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_國家。⑵唐朝中期的書籍里,已有了制成_配方。即硫黃、硝石與碳混合。⑶唐朝末年,_始用于軍事,火箭是最早的_器。

      3.天文和歷法成就:⑴唐朝杰出的天文學家僧一行制訂的《大衍歷》,比較準確地反映了太陽運行的規律,系統周密,表明中國古代歷法體系的成熟。⑵僧一行還是世界上用科學方法實測地球子午線長度的創始人。

      4.醫學的進步:⑴唐朝杰出醫學家孫思邈著的《千金方》,全面總結歷代和當時的醫藥學成果,有許多創見,在我國醫藥學占有重要地位。⑵吐蕃名醫元丹貢布編著的《四部醫典》,在國內外有重要影響。⑶唐高宗時編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國家頒行的藥典。

      5.建筑的成熟:⑴隋建筑師宇文愷主持修建了大興城,唐朝將大興城擴建為長安城。⑵宇文愷采用圖紙和模型結合的設計方法,是我國建筑技術上的一大突破。⑶隋朝工匠李春設計建造的趙州橋,是一座石拱橋,在世界橋梁占有重要地位。

      二、詩歌黃金時代——初唐:陳子昂—唐詩革新先驅;盛唐:A山水田園詩—孟浩然、王維;邊塞詩—高適、岑參;成就:詩仙—李白,詩圣—杜甫。中唐:倡導反映生活;白居易《新樂府》、《長恨歌》。晚唐:詠史詩;杜牧、李商隱。

      三、多姿多彩的藝術:

      1.藝術寶庫莫高窟:⑴敦煌莫高窟是世界的藝術寶庫之一。⑵它座落在甘肅敦煌的鳴沙山崖壁上。⑶隋唐時的洞窟占十分之六七,最精美的佛像和壁畫大都是這個時期的作品。⑷莫高窟又稱千佛洞,是世界上規模、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藝術寶庫。

      2.異彩煥發的繪畫:杰出的畫家有隋朝的展子虔(代表作《游春圖》)和唐朝的閻立本(代表作有《步輦圖》《歷代帝王圖》)、吳道子(代表作《送子天王圖》。后世稱他為“畫圣”)。等。

      3.巔峰時代的書法——⑴隋唐書法匯合了南朝的秀美和北朝的雄健,創出新的風格。⑵書法家有:①由隋入唐的歐陽詢等初唐三大家,主要受王羲之的影響;②盛唐的顏真卿創立了氣勢雄渾的“顏體”,代表作有《顏氏家廟碑》;③中晚唐之際的柳公權,與顏真卿齊名,創立“柳體”,代表作有《神策軍碑》;④唐朝的草書大家有“草圣”張旭和懷素等。

      4.風格多樣的樂舞:樂曲有《秦王破陣樂》;唐玄宗創作的《霓裳羽衣舞》,高出眾舞之上。

      高一歷史必修一易錯混淆點

      第一單元

      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1.西周的分封制不僅分封王族,還分封異族功臣和先代貴族。功臣和先代貴族與周天子并無血緣關系。

      2.大宗和小宗不是絕對而言的,而是相對而言的。具體來說,周天子是天下的君主,是大宗;諸侯對周天子而言是小宗。在封國內,諸侯對卿大夫而言是大宗,而卿大夫對諸侯而言是小宗。在卿大夫的封地內,對于士而言,卿大夫又成為士的大宗。

      3.專制主義與中央集權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專制主義是一種決策方式,而中央集權是一種相對于地方分權的制度。

      4.柳宗元曾說“周之失,失之于制,不在于政;秦之失,失之于政,不在于制”,這是說秦亡是因為暴政,而不是因為實行郡縣制。

      5.“漢承秦制”,漢代并非完全照搬秦朝的制度,而是基本上沿襲秦朝制度,稍作變化。

      6.明朝以前,宰相被賦予決策大權,地位十分穩固;明朝內閣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級的行政或決策機構,而是皇帝的侍從咨詢機構,無決策權,閣臣的升降由皇帝決定,職權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

      第二單元

      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

      1.地理環境對文明的形成有一定的影響,但不是唯一的影響因素。文明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2.雅典民主僅僅是對男性公民群體而言的,而非公民,如外邦移民、奴隸和婦女,沒有享受民主的權利。

      3.萬民法與公民法的關系是相互補充的,而不是相互對立的。

      4.梭倫改革為雅典民主制奠定了基礎,克利斯提尼改革最終確立了雅典民主制,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民主制達到鼎盛。

      5.公民大會、五百人議事會和民眾法庭(陪審法庭)是民主政體特征的充分體現。公民大會是最高權力機關,負責審議并決定一切國家大事。五百人議事會是公民大會的附屬機構,在公民大會休會期間為大會最高權力的代表,負責監督行政官員落實大會決議。民眾法庭是日常司法機關,高級公職人員的任職資格,也由民眾法庭終審。

      6.《十二銅表法》的制定,標志著羅馬成文法的誕生,《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標志著羅馬法體系的最終完成。

      第三單元

      近代西方資本主義

      政治制度的確立與發展

      1.1689年英國通過《權利法案》確立了君主立憲制,但國王仍有較大的行政權,可以領導政府和內閣,但受到議會制約,責任內閣制確立后英王才開始處于“統而不治”的地位。

      2.美國實行的是聯邦制,又是共和制。從國家結構形式上說,美國是聯邦制;從政體上說,美國是共和制。

      3.英國的封建專制統治與中國的封建專制統治是不同的。中國是絕對君主專制,君主大權獨攬,到明清時期達到高峰;而英國在中世紀時,王權就受到貴族的挑戰。

      4.英國《大憲章》的主要內容是限制王權,實質是維護封建貴族特權。

      5.古希臘實行的是直接民主制,近代資產階級代議制實行的是間接民主制。

      6.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是共和派與?;逝上嗤讌f的結果總統和參議院有很大權力,二者相互制約。

      7.英國是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是虛,議會是實;德國是二元制君主立憲制,議會為虛,君主是實。

      第四單元

      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1.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不能簡單地理解為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社會,也不能理解為政治上是殖民地性質,經濟上是封建性質?!鞍胫趁竦亍痹谡紊鲜侵竼适Я瞬糠侄皇侨康莫毩⒆灾鳈?在經濟上是指中國逐漸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淪為資本主義國家的原料產地和商品銷售市場;在文化上則表現為“西學東漸”?!鞍敕饨ā笔侵冈谡?、經濟、文化方面既保存了封建主義,又發展了資本主義。

      2.天京變亂不是偶然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是歷史的必然。農民階級是小生產者的代表,不代表先進的生產力,不可避免地具有落后性、分散性、自私性等特點。他們沒有先進的革命綱領和科學理論的指導。因而,天京變亂的悲劇,偶然性中包含著歷史的必然。建國綱領和治國方案,但最后都沒有實行。根本原因:《天朝田畝制度》在于其落后性和空想性,《資政新篇》在于無社會基礎。

      4.清王朝與中華民國政權的本質區別在于清王朝是封建君主專制政權,中華民國是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的建立體現了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的轉變,推動了中國的政治民主化進程。

      5.三民主義中的民族主義未明確提出反帝,民權主義未將整個地主階級作為革命對象,民生主義未解決農民的土地問題。

      6.五四運動并未取得徹底勝利,應是取得階段性勝利或初步勝利。

      7.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但并未結束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

      8.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方式是黨內合作,而不是黨外合作,也不是兩黨合并。第二次國共合作是黨外合作。

      9.國民黨一大討論的是國民黨改組問題,而不是國共合作問題。

      10.新三民主義并不等于三大政策,前者是綱領與目標,后者是方法與手段。

      11.北伐戰爭取得了初步勝利,國民革命運動卻失敗了。

      12.大革命是由國共兩黨共同領導的,而不是由國民黨單獨領導的。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但并沒有推翻北洋軍閥統治的基礎。

      13.共產黨領導下的根據地的名稱辨析:

      (1)“革命根據地”,特指1927年至1937年,中國共產黨控制下的地區。由于這一時期,大部分革命根據地都建立了蘇維埃政權,所以又被稱作“蘇區”(蘇維埃區域的簡稱)。

      (2)“敵后抗日根據地”,主要指1937年到1945年,即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控制下的地區?!皵澈蟆敝饕高@些根據地絕大部分位于敵人(日軍)的后方;“抗日”則指明了這一時期根據地存在的目的和主要的作戰任務。

      (3)“解放區”是指人民解放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控制下的區域,以區別于國民黨統治的區域(“國統區”)。

      第五單元

      從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到社會主義

      制度的建立

      1.俄國的二月革命不是社會主義革命,而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它推翻的是沙皇統治,是十月革命的開端和準備,而十月革命推翻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建立了社會主義國家。

      2.巴黎公社革命的爆發具有偶然性與突發性,并不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因為當時資本主義正處于上升階段,因此巴黎公社的失敗是必然的

      3.19世紀三四十年代歐洲三大工人運動失敗的歷史根源不是沒有科學理論的指導,而是社會經濟還沒有發展到能夠鏟除資本主義的程度。

      第六單元

      現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一

      1.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結束,而不是社會主義革命的結束。它是社會主義革命的開始,三大改造的完成標志著中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2.20世紀上半期中國歷史上的幾部憲法性文件:

      (1)《欽定憲法大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憲法性文件,清政府于1908年頒布。

      (2)《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資產階級性質的憲法,孫中山1912年在南京頒布。

      (3)《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在當時起了臨時憲法的作用,其臨時憲法的職能終止于1954年憲法的頒布。

      (4)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是中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

      3.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而不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是這一制度的重要機構。

      4.“一國兩制”并不是說兩制都是主體?!耙粐鴥芍啤钡那疤岷突A是一國,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兩種制度并存,國家的主體實行社會主義制度。

      5.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為社會主義國家的綱縱注文件不是《共同綱領》,而是1954年憲法。

      第七單元

      現代中國的對外關系

      1.國家政策不是由國家關系決定的,而是由國家利益決定的。國家關系也是由國家利益決定的。

      2.由周恩來總理首先提出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標志著中國外交政策的成熟,并逐漸成為國際社會所公認的解決國與國之間問題的基本準則。

      3.“求同存異”方針中的“同”是指亞非國家團結一致共同反對殖民主義,謀求發展,而不是社會意識形態相同;“異”是指亞非國家的社會制度和建設道路不同。

      4.1971年,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而不是加入聯合國。這是因為中國是聯合國創始國之一,也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

      5.中美正式建交的時間不是1972年《中美聯合公報》的簽署,而是1979年。

      6.1979年中美建交,中美關系實現完全正?;?并不意味著美國放棄壓制中國的政策。

      7.中美關系的緩和是中日關系正?;年P鍵,但不是根本原因,關系正?;现腥针p方的利益是根本原因。

      8.中國多邊外交的中心是聯合國邊國家。

      9新時期中國外交政策調整的出發點不走“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而是“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

      第八單元

      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

      1.二戰后,以美蘇為主導的雅爾塔體系的確立,只是奠定了兩極格局的框架,并不意味著美蘇兩極格局的完全形成。1955年華沙條約組織的建立,標志著美蘇兩極格局最終確立。

      2.美國的“冷戰”政策是指二戰后東西方陣營之間和美蘇兩個超級大國之間,除直接軍事交戰以外一切敵對行動的總稱,但這并不是說當時世界上沒有發

      生戰爭。美國在“冷戰”的大背景下,在局部地區發動“熱戰”,如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

      3.歐洲一體化的根本原因是歐洲各國經濟發展的需求,而不是擺脫美國的控制。

      4.世界由兩極格局向多極化方向發展的根本原因是經濟格局多極化,而不是東歐劇變、蘇聯解體。

      5.“冷戰”結束后,“一超多強”的局面出現,但這并不能說多極化格局已經定型,因為多極化是一個趨勢,有一個發展過程。

      高一歷史必修一標志性事件

      1、秦朝從中央到地方統治機構的建立標志著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確立。

      2、清朝雍正時期設立軍機處標志著我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發展到頂峰。

      3、1856年天京事變標志著太平天國運動由盛轉衰。

      4、1861年總理衙門的建立標志著清朝中央機構開始半殖民地化。

      5、天京的陷落標志著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

      6、《辛丑條約》的簽訂標志著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7、1905年中國同盟會的成立標志著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進入一個新階段。 8、1912年3月袁世凱在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標志著辛亥革命果實被竊取。

      9、1924年國民黨一大的召開標志著國共合作的形成。

      10、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和七一五反革命政變標志著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大革命)的失敗。

      11、1936年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12、1937年7月7日“七七事變”(盧溝橋事變)標志著日軍侵華戰爭的爆發。也標志著性抗日戰爭的爆發。

      13、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簽署無條件投降書標志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

      14、1949年4月23日解放標志著國民黨政權的垮臺。

      15、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結束。

      16、“長期共存,互相監督”方針的提出標志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發展到一個新階段。

      17、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標志著新中國外交的成熟。

      18、1976年10月江清反革命集團被粉碎標志著文化大革的命結束。

      19、杜魯門主義的出臺標志著美蘇“冷戰”的開始。

      20、1982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對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作了許多新規定標志著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健全和發展。

      21、1997年7月1日香港的回歸標志著中國人民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恥辱,開創了香港和祖國內地共同發展的新紀元;標志著中國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標志著中國人民為世界和平、發展與進步事業作出了新的貢獻。

      22、《十二銅表法》的頒布標志著羅馬成文法的誕生。

      23、《民法大全》的編纂標志著羅馬法體系的較終完成。

      24、1688年“光榮革命”標志著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完成。

      25、《權利法案》的頒布標志著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

      26、1787年美國憲法的通過標志著美國共和政體的確立。

      27、1789年頒布《人權宣言》標志著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基本實現了爭取經濟自由、政治平等目標。

      28、19世紀三四十年代歐洲三大工人運動標志著歐洲無產階級開始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

      29、1848年《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30、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標志著無產階級第一次推翻資產階級統治,建立無產階級專政。

      31、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標志著世界現代史的開端。

      32、1955年以蘇聯為首的華約組織的成立標志著美蘇兩極格局較終形成。

      33、1955年日本人均國民收入過了戰前水平標志著戰后經濟恢復的大體完成。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標志著兩極格局的結束。

        529672
        最新无码在线视频一级大片

            <noframes id="znbxn">

            <form id="znbxn"></form>
            <video id="znbxn"></video>
            <th id="znbxn"></th>

            <listing id="znbxn"><meter id="znbxn"><mark id="znbxn"></mark></meter></listing>

            <menuitem id="znbxn"><font id="znbxn"></font></menuitem>

            <big id="znbxn"></b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