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下雨的寓意和象征
推薦文章
大暑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在大暑的時候天氣炎熱,并且大暑也是最熱的時候,那么為了方便大家,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暑下雨的寓意和象征,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大暑下雨是什么意思
首先,大暑節氣下雨,意味著后面的雨水很充足,是一個好兆頭。到了大暑節氣的時候,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這個時期正是三伏天氣期間,會出現持續的高溫天氣,對于農民來說,最怕的就是出現伏旱了,那夏收和秋收的作物都會受到影響。而如果大暑節氣的時候下雨了,就預示著后面的雨水較多,其可以一定程度上緩解旱情。類似的俗語還有“大暑連天陰,遍地出黃金”,說的是大暑節氣前后是連著陰雨天氣,那后面農作物會迎來大豐收。
其次,大暑節氣下雨了,對農作物的生長非常有利,預示著大豐收。在大暑節氣的時候,氣溫是最高的,日照時間也很長,自然界的一切作物都迎來了茁壯成長期,它們光合作用非常的旺盛,也正是需要水分的時候。如果這個時候下雨了,那就能讓他們茁壯成長,自然為豐收打下了基礎。相反如果這個時候干旱少雨,那水稻、玉米、花生等作物都會受到影響,產量也就會減少。類似的俗語還有“伏里多雨,囤里多米”、“伏天雨豐,糧豐棉豐”、“伏不受旱,一畝增一擔”等,都表達了在大暑節氣期間,多雨就意味著豐收,這也是農民最渴望的。
大暑燒伏香是什么意思
燒伏香是大暑節氣的習俗之一。大暑節氣氣溫最高,農作物生長最快,大部分地區的旱、澇、風災也最為頻繁,搶收搶種,抗旱排澇防臺和田間管理等任務很重;因此百姓燒香祈福,祈求風調雨順,百谷豐登;還有一種說法接近于中醫的灸,在伏天里用藥香熏烤特定的穴位,可以治療多種頑固的疾病。是早稻進入收獲期和小麥豐收的季節。大暑百姓一般都會有很多風俗活動,如伏姜、伏茶、伏香這三樣是比較典型的代表。
大暑曬伏姜
伏姜源自中國山西、河南等地,三伏天時人們會把生姜切片或者榨汁后與紅糖攪拌在一起,裝入容器中蒙上紗布,于太陽下晾曬。充分融合后食用,對老寒胃,傷風咳嗽等有奇效,并有溫暖保健的功效。
伏姜中的姜辣素能有效地治療吃寒涼食物過多而引起的腹脹、腹痛、腹瀉、嘔吐等。喝過伏姜后,人會有身體發熱的感覺,這是因為它能使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快,促使身上的毛孔張開,這樣不但能把多余的熱帶走,同時還把體內的病菌、寒氣一同帶出。當身體吃了寒涼之物,受了雨淋或在空調房間里呆久后,喝杯伏姜能及時消除因肌體寒重造成的各種不適。
南方人大暑吃什么
吃仙草
廣東很多地方在大暑時節有“吃仙草”的習俗。仙草又名涼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屬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藥食兩用植物資源。由于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譽為“仙草”。將其莖葉曬干后,可以做成燒仙草,廣東一帶叫涼粉,是一種消暑的甜品。
吃涼拌素菜
南方人在大暑節氣前后還喜歡吃各種涼拌素菜,大都是制作簡單且經濟的菜品,如芽菜涼拌油豆腐、涼拌豆角,都有著脆生生的涼快口感,能讓人提起食欲。還有將海帶、青椒、紅椒用醬油、醋、姜末等調味的涼拌三絲,更是夏令佐酒的佳品,盛宴上的涼拌三絲里還能見到魚、冬筍與燒鴨的身影。
吃荔枝、羊肉和米糟
福建莆田人在大暑時節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習俗,叫做“過大暑”。有人說大暑吃荔枝,其營養價值和吃人參一樣高。米糟是將米飯拌和白米曲讓它發酵,透熟成糟;到大暑那天,把它劃成一塊塊,加些紅糖煮食,據說可以“大補元氣”。在大暑到來那天,親友之間,常以荔枝、羊肉互贈。
喝老冬瓜鮮荷葉湯
在廣東尤其在珠三角一帶每逢大暑當日或暑熱天氣,幾乎家家戶戶都煲消暑湯。老冬瓜鮮荷葉解暑湯是廣東民間傳統的消暑飲食湯品。它主要是由老冬瓜、新鮮荷葉和赤小豆組成。
煎青草豆腐
溫州大暑習俗要煎青草豆腐。青草豆腐指的是采用仙草、甘草、夏枯草與菊花、金銀花等中草藥煎制成豆腐形狀、冷卻后即可食之,清涼解毒,生津止渴。過去不少家庭都能自制食用。
喝姜茶
曬伏姜、喝姜茶、吃姜汁調蛋是臺州人大暑當日的食俗,因為姜汁能夠去除體內的濕氣,因此歷代傳承了下來。臺灣人民則十分流行在大暑這一天吃仙草與鳳梨,傳說這個時間的鳳梨最為好吃,仙草也是當地著名的小吃,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
吃雞
南方人在大暑天有吃雞的習慣。民間有一傳統的進補方法,就是大暑吃童子雞。童子雞體內含有一定的生長激素,對處于生長發育期的孩子以及激素水平下降的中老年人有補益作用。做雞時加入適量生姜,調節人體在夏季內外溫差,使得人體適應外界環境,起到去濕強身的作用。
喝老鴨湯
南北各地流傳甚廣的食方是——大暑老鴨賽過補藥,以老鴨慢燉后加入蓮藕、冬瓜、芡實、薏苡仁來煲湯,消暑滋補。老鴨是暑天的清補佳品,它不僅營養豐富,而且因其常年在水中生活,性偏涼,有滋五臟之陽、清虛勞之熱、補血行水、養胃生津的功效。
描寫大暑節氣古詩
1.大暑
(宋)曾幾
赤日幾時過,清風無處尋。
經書聊枕籍,瓜李漫浮沉。
蘭若靜復靜,茅茨深又深。
炎蒸乃如許,那更惜分陰。
2.詠廿四氣詩·大暑六月中
【唐】元稹
大暑三秋近,林鐘九夏移。
桂輪開子夜,螢火照空時。
菰果邀儒客,菰蒲長墨池。
絳紗渾卷上,經史待風吹。
3.水調歌頭·大暑退
劉辰翁(宋代)
天地有中氣,第一是中元。新秋七七,月出河漢斗牛間。正是使君初度,如見中州河岳,綠鬢又朱顏。莖露一杯酒,清徹瑞人寰。
大暑退,潢潦凈,彩云斑。三壬三甲厚重,屹不動如山。從此五風十雨,自可三年一日,香寢鎮獅蠻。起舞愿公壽,未可愿公還。
4.滿江紅·大暑
劉將孫(宋代)
南浦綠波,只斷送、行人行色。雖只是、鵬摶九萬,天池春碧。
鸞侶鳳朋爭快睹,鷗盟鷺宿空曾識。到玉堂、天上念西江,今非昔。
公去也,寧懷別。人感舊,情空切。但歲寒松柏,相期茂悅。
好在莫償塵土債,風流寧可金門客。俯人間、大暑少清風,多炎熱。
5.夏夜嘆
杜甫(唐代)
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腸。
安得萬里風,飄飖吹我裳。
昊天出華月,茂林延疏光。
仲夏苦夜短,開軒納微涼。
虛明見纖毫,羽蟲亦飛揚。
物情無巨細,自適固其常。
念彼荷戈士,窮年守邊疆。
何由一洗濯,執熱互相望。
竟夕擊刁斗,喧聲連萬方。
青紫雖被體,不如早還鄉。
北城悲笳發,鸛鶴號且翔。
況復煩促倦,激烈思時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