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證考試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模擬題
推薦文章
考證資格需取得成人教育教師資格,應當按照成人教育的層次、類別,分別具備高等、中等學校畢業及其以上學歷。下面小編給大家整理教師資格考試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模擬題,希望大家喜歡!
教師資格證考試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模擬題
一、單項選擇題
1.贊科夫在《教學與發展》一書中提出五條新的教學原則,不在此列的一條是( )。
A.高難度原則 B.高速度原則
C.理論知識起主導作用的原則 D.循序漸進原則
2.若教師想長期用精美作業本作為強化物,以此獎勵學生按時認真完成作業的行為,最合適的安排是( )。
A.規定每周作業本的獎勵數量
B.只有按時完成作業后才能獲得作業本
C.給了作業本后馬上督促學生完成作業
D.處罰學生過分想要獲得作業本的行為
3.某校成立“氣象觀測小組”,讓學生了解氣候的變化規律,這屬于課外活動中的( )。
A.科技活動 B.文學活動 C.藝術活動 D.體育活動
4.林老師在教授“勞動創造了人類社會”一課時,通過帶領學生參加建校勞動,綠化、美化校園,使學生充分認識勞動的重大意義,加深對書本內容的理解。林老師的做法遵循了思想政治教育的( )原則。
A.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 B.言教與身教相結合
C.理論與實際相結合 D.發揚革命精神與重視物質利益相結合
5.某學生的數學總是考不及格,他認為自己沒有數學細胞,不是學數學的料,他的這種歸因屬于( )。
A.內部、穩定的歸因 B.外部、穩定的歸因
C.內部、不穩定的歸因 D.外部、不穩定的歸因
6.《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規定了中小學教師所應遵守的職業道德規范,下列沒有涉及的是( )。
A.愛國守法 B.愛崗敬業 C.關愛學生 D.無私奉獻
7.1912年初,蔡元培從“養成共和國民健全之體格”的觀點出發,提出軍國民教育、實利主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觀教育和美感教育的“五育”并舉的教育思想,其中的軍國民教育與當前學校體育在根本任務上有互通之處,都強調( )。
A.通過體育進行品德教育 B.增強學生體質
C.傳授基本的體育和衛生知識、技能 D.培養軍事后備人才
8.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學校的學生來自不同的種族和家庭。通過接受系統的學校教育,學生掌握現代文化知識,建立獨特的族群和階層文化,社會也因此充滿了生機和活力。這主要體現了教育的( )。
A.經濟功能 B.文化功能 C.人口功能 D.政治功能
9.2006年9月1日起實施的新《義務教育法》明確規定,所有適齡兒童、少年平等接受義務教育,國家、社會、學校、家庭必須予以保障。這也進一步明確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的教學計劃應具有三個基本特征,分別是( )。
A.強制性、基礎性、科學性 B.強制性、普遍性、科學性
C.科學性、普遍性、基礎性 D.強制性、普遍性、基礎性
10.無論學生能力強的學生,還是學習能力弱的學生,都能達到某項學習任務的規定水平,只不過所花的時間有所差別而已,這種教學理念就是布魯姆提出的( )。
A.情景學習 B.自主學習 C.掌握學習 D.發現學習
【參考答案】
1.【答案】D。解析:贊科夫發展性教學理論的五條教學原則是高難度、高速度、理論知識起指導作用、理解學習過程、使所有學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發展的原則。
2.【答案】B。解析:操作性條件作用理論提出,通過強化可以增強某種反應的概率,而這種強化只有在表現出適當的行為之后盡早實施才會起到強化作用。一般在強化時要遵循以下原則:(1)教授新任務時進行即時強化,不要進行延緩強化。(2)在任務的早期階段,強化每一個正確的反應,隨著學習的發生,對比較正確的反應優先強化,逐漸地轉到間隔式強化。(3)強化要保證做到朝正確方向促進或引導。故要將看精美作業本作為完成作業的強化物,必須在兒童按時完成作業之后才能獲得作業本,才能起到強化的作用。
3.【答案】A。解析:科技活動是學習現代科學技術知識,進行各種科技實踐性作業的活動。如制作科技小模型、采集標本、動物觀察、小飼養、小種植等以及舉辦科技知識講座和科學家故事會、科技表演、競賽等。成立“氣象觀測小組”屬于科技活動。
4.【答案】C。解析:理論聯系實際原則是指教學要以學習基礎知識為主導,從理論與實際的聯系上去理解知識,注意運用知識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達到學懂學會、學以致用的目的。
5.【答案】A。解析:該學生把自己的失敗歸結為沒有數學細胞沒有學好數學的能力,這是一種內部的穩定的不可控制的能力歸因。
6.【答案】D。解析:中小學職業道德規范包含的內容為愛國守法、愛崗敬業、關愛學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終身學習。
7.【答案】B。解析:蔡元培的軍國民教育與當前學校體育在根本任務上有互通之處,都強調增強學生體質。
8.【答案】B。解析: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學校的學生來自不同的種族和家庭。通過接受系統的學校教育,學生掌握現代文化知識,建立獨特的族群和階層文化,社會也因此充滿了生機和活力。這體現了教育的文化價值。
9.【答案】D。解析: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的教學計劃應具有三個基本特征,分別是強制性、普遍性、基礎性。
10.【答案】C。解析:掌握學習是由布魯姆等人提出來的,基本理念是,只要給了足夠的時間和適當的教學,幾乎所有的學生對幾乎所有的學習內容都能達到掌握的程度。
2020年中學教師資格考試備考要點合集
1、強化理論
強化理論是行為主義學派的觀點。行為主義心理學家不僅用強化來解釋學習的發生,而且用它來解釋動機的產生。他們認為,動機是強化的結果。強化可以增強學習過程中某種反應發生的概率,使行為與刺激之間的聯結得到加強和鞏固。在學習過程中,受到強化的學生,將會進一步增強學習動機;相反,沒有受到強化的學生,就會減弱其學習動機。
所以在考試中,強化理論主要強調使其行為發生改變,如適當的表揚與獎勵可以增強行為發生的概率。在學習中如能合理地運用強化,減少懲罰,將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水平,改善他們的學習行為及其結果。
2、需要層次理論
需要層次理論是人本主義心理學理論在動機領域中的體現,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是這一理論的提出者和代表人物。他通過研究,把人的需要按其出現的先后及強弱順序分為高低不同的5個層次:
(1)生理需要
人對食物、水分、空氣、睡眠、性等的需要。這類需要是人的最基本的需要。
(2)安全需要
它表現為人們要求穩定、安全、受到保護、有秩序、能免除恐懼和焦慮等。人在生理需要相對滿足的情況下,就會出現安全的需要。
(3)社交需要
社交需要,也稱愛與歸屬需要,這是生理和安全需要滿足之后的更高一級需要,包括被人愛與熱愛他人,希望交友融洽,保持友誼,和諧人際關系,被團體接納,成為團體一員,有歸屬感。
(4)尊重的需要
這是比社交需要更高一級的需要,它主要表現為自尊和受到別人的尊重。它具體表現為認可自己的實力與成就,自信、獨立、渴望賞識與評價,重視威望和名譽,等等。
(5)自我實現的需要
這是層次的需要,是在上述四種需要得到基本滿足后產生的。所謂“自我實現”,即追求自我理想的實現,是充分發揮個人潛能、才智的心理需要,也是一種創造和自我價值得到體現的需要,所以自我實現是一種重要的學習動機。
上述五個需要層次中,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的需要可以稱為缺失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稱為生長需要。注意區分這兩種類型,缺失需要強調依賴于外界的滿足,而成長需要強調可以依賴于自己的滿足。如果考題強調學校里最重要的缺失需要,要知道是愛和自尊。
3、成就動機理論
成就動機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它是激勵個體對自己所認為重要的或有價值的工作樂意去做,并努力達到完善地步的一種內部推動力量。成就動機最初由麥克里蘭和阿特金森提出,后來由阿特金森加以發展。
1)成就動機傾向類型
阿特金森認為,成就動機由兩種相反傾向的部分組成,一種稱之為力求成功,即人們追求成功和由成功帶來積極情感的傾向性;另一種稱之為避免失敗,即人們避免失敗和由失敗帶來的消極情感的傾向性。他在研究中發現,由于這兩種動機所占比重的差異,會產生兩種不同的人:一種稱之為避免失敗者,另一種稱之為力求成功者。
2)成就動機傾向類型的特征
求成型的人傾向于選擇難度適中的任務,喜歡選擇有50%把握的、有一定風險的工作,通過完成任務提高其自尊心,獲得心理上的滿足。
避敗型的人傾向于選擇或者非常容易或者非常難的任務,回避有50%把握的工作。選擇容易的任務可以避免失敗;選擇過難的任務,即使失敗也能找到借口以減少失敗感。這種選擇能防止自尊心受到傷害和產生心理煩惱。
成就動機理論是考試的一個重點內容,會考察人物與觀點的對應,清楚主要的代表人物是麥克里蘭和阿特金森,知道求成型的人傾向于選擇難度適中的任務;避敗型的人傾向于選擇或者非常容易或者非常難的任務,回避有50%把握的工作。
教師資格證考試經驗技巧
法寶一
明確考試范圍,不能像無頭蒼蠅那樣亂撞,知道考試范圍之后就應該重點付出實際行動。對自己理解不清楚的難點和易錯點,用不同顏色的筆標注出來。自己解決不出來的問題,可以向同學和輔導老師請教,一定要把自己不會的知識點扼殺在搖籃里。單純的復習課本上的內容,用處不大,應該加強自己的動手能力,把知識記憶和題海戰術相結合,提升習效率。
法寶二
要做到有目的的復習,按照考試大綱做好全面復習,確定自己的考試目標和每天復習要完成的目標。一些網上謠傳的某個培訓班老師押中命題、猜題率非常高,這些都是不科學的說話,投機取巧的學習方式對考試復習是沒有任何幫助的,學習考試沒有捷徑,只能靠自己一步一步的來。
法寶三
對重點突出的考試內容,必須熟練掌握,每天做到溫故知新,才能對知識有很深的記憶,形成自己獨特的見解。國考改革之后,考試難度有所提升,考試內容的而大綱也會出現差異相較以前,考生要重點關注教材的新增內容,對內容都要有所涉及,才能有能力隨機應變的應對考場上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