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的由來和風俗簡介
立春,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大家對立春節氣有深入的了解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立春的由來和風俗簡介,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更多立春相關內容推薦↓↓↓
立春的由來
立春不僅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而且還是一個重要的節日。在天文意義上它標志著春季的開始。今年的立春節氣從2月4日開始,到2月18日結束。
對立春的理解,古籍《群芳譜》中這樣解釋的:“立,始建也。春氣始而建立也?!绷⒋浩陂g,氣溫、日照、降雨,開始趨于上升、增多。但這一切對全國大多數地方來說僅僅是春天的前奏,春天的序幕還沒有真正地拉開。
氣溫、日照、降雨,這時常處于一年中的轉折點,趨于上升或增多。
小春作物長勢加快,油菜抽苔和小麥拔節時耗水量增加,應該及時澆灌追肥,促進生長。農諺提醒人們“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覺”大春備耕也開始了。雖然立了春,但是華南大部分地區仍是很冷的“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的景象。這些氣候特點,在安排農業生產時都是應該考慮到的。
立春的風俗
1、鞭春牛:又稱鞭土牛,起源較早后來一直保存下來,山東民間要把土牛打碎,人們爭搶春牛土謂之搶春,以搶得牛頭為吉利。
2、咬春:立春時有自己的食品,主要是春餅蘿卜五辛盤等,每逢立春時節,街市上都有不少叫贖春卷的小販。
3、祭祖:在許多地區立春要祭祀祖先,如廣東新安縣志載,民間以是日有事于祖祠,在立春時供奉祖先的食品也較特殊。
4、躲春:立春對部分人群有不利的影響,更甚者會影響一年的運氣,所以躲春的習俗就出現了。
5、拜太歲:中國有迎太歲的習俗,把太歲想象成了值班的神,迎太歲就能平安富足。
立春養生飲食原則
一不“酸”
春天飲食應“省酸增甘”,因春天本來肝陽上亢,若再吃酸性食物,易導致肝氣過于旺盛,而肝旺容易損傷脾胃。所以,春季飲食忌酸。
不宜食用羊肉、狗肉、鵪鶉、海魚、蝦、螃蟹等酸性食物。宜食用甘溫補脾之品,可多吃山藥、春筍、菠菜、大棗、韭菜等。也可用山藥和薏米各30克、小米75克、蓮子25克、大棗10枚共煮成粥,加少許白糖當主食長期食用。
二不“靜”
春天自然界陽氣開始升發,人體應該借助這一自然特點,重點養陽,養陽的關鍵在于“動”,切忌“靜”。
老年人應該積極到室外鍛煉,春季空氣中負氧離子較多,能增強大腦皮層的工作效率和心肺功能,防止動脈硬化。但是老人春練不要太早,防止因早晨氣溫低、霧氣重而患傷風感冒或哮喘病、慢性支氣管炎,應在太陽升起后外出鍛煉。另外,春練不能空腹,老年人早晨血流相對緩慢,體溫偏低,在鍛煉前應喝些熱湯飲。同時運動要舒緩,老年人晨起后肌肉松弛,關節韌帶僵硬,鍛煉前應先輕柔地活動軀體關節,防止因驟然鍛煉而誘發意外。
三不“怒”
春季是肝陽亢盛之時,情緒易急躁,要做到心胸開闊,身心和諧。
心情舒暢有助于養肝,因為心情抑郁會導致肝氣郁滯,影響肝的疏泄功能,也使神經內分泌系統功能紊亂,免疫力下降,容易引發精神病、肝病、心腦血管疾病等。
四不“妄”
老人本來陽氣相對不足,而春天是養陽的大好時機,如情欲妄動而房事較頻,會耗氣傷精,進一步損傷陽氣,因此老年人在春天應適當節欲。
立春的由來和風俗簡介相關文章:
立春的由來和風俗簡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