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滿節氣下雨的寓意
推薦文章
從氣候特征來看,在小滿節氣到下一個芒種節氣期間,全國各地都是漸次進入了夏季,南北溫差進一步縮小,降水進一步增多。且小滿節氣下雨,你們知道這是為什么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滿節氣下雨的寓意,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小滿節氣下雨的寓意
按照民間說法,小滿下雨是比較好的,如果小滿不下雨會影響農作物的生長,甚至會影響到之后的天氣;
小滿節氣時,黃河中下游等地區還流傳著這樣的說法:“小滿不滿,麥有一險”。這“一險”就是指小麥在此時剛剛進入乳熟階段,非常容易遭受干熱風的侵害,從而導致小麥灌漿不足、粒籽干癟而減產。
農田里的莊稼需要充裕的水分,農民們便忙著踏水車翻水;收割下來的油菜籽也等待著農人們去舂打,做成清香四溢的菜籽油;田里的農活自然不能耽誤??杉依锏男Q寶寶也要細心照料,小滿前后,蠶要開始結繭了,養蠶人家忙著搖動絲車繅絲?!肚寮武洝分杏涊d:“小滿乍來,蠶婦煮繭,治車繅絲,晝夜操作”??梢?,古時小滿節氣時新絲已行將上市,絲市轉旺在即,蠶農絲商無不滿懷期望,等待著收獲的日子快快到來。
小滿節氣期間江南地區往往也是江河湖滿,如果不滿,必是遇上干旱少雨年。這方面的諺語很多,如安徽、江西、湖北3省有“小滿不滿,無水洗碗”的說法;廣西、四川、貴州等地區有“小滿不滿,干斷田坎”的農諺;四川省還有“小滿不下,犁耙高掛”之說。這里的“滿”字,不是指作物顆粒飽滿,而是雨水多的意思了。
小滿的節氣知識
小滿,“二十四節氣”之一,是夏季的第二個節氣。小滿,斗指甲,太陽達黃經60°,于每年公歷5月20—22日交節。小滿節氣意味著進入了大幅降水的雨季,雨水開始增多,往往會出現持續大范圍的強降水。小滿和雨水、谷雨、小雪、大雪等一樣,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節氣。
小滿氣候特點
小滿節氣期間,我國南方地區一般會降雨多、雨量大。由于南方暖濕氣流活躍,與從北方南下的冷空氣在黃赤交角處的華南一帶交匯,這時華南地區往往會出現持續大范圍的強降水,造成暴雨或特大暴雨,正如民諺云“小滿,江河易滿”。江南地區往往也是江河湖滿,如果這個階段雨水偏少,可能是太平洋的副熱帶高壓勢力較弱,位置偏南了,意味著到了黃梅時節。在北方,小滿節氣期間降雨很少或無雨,這期間氣溫上升很快,與南方的溫差進一步縮小。
小滿節氣習俗
祭車神
祭車神是一些農村地區古老的小滿習俗。舊時水車車水排灌為農村大事,諺云:“小滿動三車”,水車例于小滿時啟動。此前,農戶以村圩為單位舉行“搶水”儀式,行于海寧一帶,有演習之意。多由年長執事者約集各戶,確定日期,安排準備,至是日黎明即群行出動,燃起火把于水車基上吃麥糕、麥餅、麥團,待執事者以鼓鑼為號,群以擊器相和,踏上小河漢上事先裝好的水車,數十輛一齊踏動,把河水引灌入田,至河浜水光方止。祭車神是古俗,傳說“車神”為白龍,農家在車水前于車基上置魚肉、香燭等祭拜之,特殊之處為祭品中有白水一杯,祭時潑入田中,有祝水源涌旺之意。以上舊俗表明了農民對水利排灌的重視。
祭蠶
相傳小滿為蠶神誕辰,因此江浙一帶在小滿節氣期間有一個“祈蠶節”。我國農耕文化以“男耕女織”為典型。蠶絲需靠養蠶結繭抽絲而得,所以我國南方農村養蠶極為興盛,尤其是江浙一帶?!肚寮武洝分杏涊d:“小滿乍來,蠶婦煮繭,治車繅絲,晝夜操作”??梢?,古時小滿節氣時新絲已行將上市,絲市轉旺在即,蠶農絲商無不滿懷期望,等待著收獲的日子快快到來蠶是嬌養的“寵物”,很難養活。氣溫、濕度,桑葉的冷、熟、干、濕等均影響蠶的生存。由于蠶難養,古代把蠶視作“天物”。為了祈求“天物”的寬恕和養蠶有個好的收成,因此人們在四月放蠶時節舉行祈蠶節。
食野菜
食野菜是小滿的風俗??嗖耸侵袊俗钤缡秤玫囊安酥?。春風吹,苦菜長,荒灘野地是糧倉?!吨軙罚盒M之日苦菜秀?!对娊洝罚翰煽嗖煽?,首陽之下?!侗静菥V目》:(苦苦菜)久服,安心益氣,輕身、耐老。醫學上多用苦苦菜來治療熱癥,古人還用它醒酒??嗫嗖吮椴既珖?,醫學上叫它敗醬草??嗫嗖?,苦中帶澀,澀中帶甜,新鮮爽口,清涼嫩香,營養豐富,含有人體所需要的多種維生素、礦物質、膽堿、糖類、核黃素和甘露醇等,具有清熱、涼血和解毒的功能。
小滿節氣農事
從氣候特征來看,小滿時節中國大部分地區已相繼進入夏季,南北溫差進一步縮小,降水進一步增多,降雨量充足而及時,谷類作物能茁壯成長,自然界的植物都比較豐滿和茂盛。我國南北地域跨度大,各地的氣候、農業生產、主要農作物品種及其生長狀況有明顯的不同。
“秦嶺-淮河”是中國南北方的地理氣候分界線。秦嶺是關系中國南北氣候的山,它是我國重要生態屏障,發揮著調節氣候、保持水土涵養水源、維護生物多樣性等諸多功能。冬天,秦嶺阻擋寒潮南下進入南方地區;夏天,阻擋濕潤海風進入北方地區。秦嶺、淮河流域是南方多雨和北方干旱之間的過渡地區,從秦嶺、淮河附近向北,降雨量急劇減少。
江南地區:“小滿動三車,忙得不知他”。這里的三車指的是水車、油車和絲車。此時,農田里的莊稼需要充裕的水分,農民們便忙著踏水車翻水。
小滿前后的主要天氣特點就是高溫高濕多雨。因此防熱防濕顯得極為重要,食物、衣物要注意防霉。此外,小滿前后,冷暖交匯頻繁,強對流天氣也時有發生,要特別警惕暴雨、狂風、雷電等天氣。
小滿節氣養生
小滿時節,氣溫明顯增高,我國大部分地區已經進入氣候意義上的夏季。氣溫升高的同時,雨水也逐漸增多,正如民諺所說:“小滿小滿,江滿河滿?!庇旰?,氣溫又會急劇下降,因此要注意增減衣服,以防著涼感冒。小滿時節高溫多雨,在這種高溫高濕、濕熱交加的環境中,人體感覺濕熱難耐,卻又無法通過水分蒸發來保持熱量的平衡。這種體溫調節上的保障,會導致機體出現胸悶、心悸、精神不振、全身乏力等一系列的不適癥狀。
中醫把對人們的身體健康有負面影響的高溫高濕稱為“熱邪”和“溫邪”,把人體陰陽氣血、臟腑功能活動稱為正氣,熱邪和濕邪都能侵害人們的身體健康。當“邪氣”盛于正氣時,人就會患病。夏季如長時間涉水淋雨、久臥濕地或居室潮濕,就極有可能引發下肢潰瘍、濕性腳氣、婦女帶下等病癥?!皾裥啊鼻秩腙P節,會導致風濕或類風濕性關節炎、關節疼痛、伸屈不利、肌膚麻木?!皾裥啊鼻秩肫⑽?,會引起腹瀉、水腫、食欲不振、惡心等病癥。所以,小滿時節養生要注意防“濕”,尤其是南方地區。
值得注意的是,雨天要及時避雨,濕邪正是在人不注意的時候入侵人體的。如果涉水淋雨,回家后應及時換上干衣,并飲服姜糖水。要是感到頭重、身熱,就應服用藿香正氣丸等藥。另外,衣服汗濕后,應及時洗澡更衣,平時要注意保持衣服干燥。陰雨過后,一定要晾曬衣被,以驅潮防霉??傊?,小滿時節的濕氣很重,要盡量避免身體處于潮濕的環境中,這樣才能不受濕邪的侵襲,保證身體健康。
小滿的作文
小滿這天,我正在老家的地里澆麥子。麥子已經灌漿,嶺上的已經開始泛黃。我掐了幾穗,放在手里搓啊搓,麥芒扎在手心里,開始有些痛癢,禁不住兩手的用力,麥芒和麥糠漸被搓碎,脫離了麥粒,雙手捧著,放在嘴邊輕輕一吹,麥芒與麥糠飄走,剩下綠綠的、綿軟的、飽脹的麥粒,填進嘴里輕輕一嚼,汁漿流淌,滿嘴清香。
如果身邊有把柴火,把青麥放在火上一燎,麥芒燒掉,麥糠薰黑,里面的麥粒青中泛黃,放在手里或簸箕里一搓,去除麥糠,放進嘴里,細嚼慢咽,會有麥的清醇,汁的甜潤,火的焦香,很是美味。
水在輕輕流淌,細細地滋潤著麥下的土地,一個個的汽泡從泥土里鉆出來,在水里露個臉兒,又倏地破滅了,就這樣一個個地你擁我擠,你爭我搶地順著水流跳躍著,熱鬧著。麥子貪婪地汲取著這涼爽的滋潤,瞬間來了精神,紛紛直起頭來,噌噌地向上生長。水是用水泵抽出的井水,用膠皮水管漫山遍野地引過來,放在麥垅的地頭上,任其流淌。水涼涼的、清清的、爽爽的,在這艷陽高照的夏日里,掬一捧放在臉上,那種透進骨子里的舒爽,令人神往。
家里的麥子三分多地,規則而狹長。家里一共三畝多地,是父母的。父母八十多歲了,身體狀況很不好,幾年前就動員他們轉包給別人,可父親就是不同意,只把嶺上較遠的兩塊給哥種,剩下的三分麥地,六分花生地要留著。收種的時候哥和外甥們齊上陣,半天工夫就忙完了。
父親每天到地里轉一轉,松松土,拔拔草,一上午或一下午的時光也就磨完了。等到收了花生,父親和母親常常在堂屋門口的屋檐下剝花生,剝完的花生米除了自己留下點打油吃,剩下的就你一袋他一袋地分給在城里的我和外甥們啦。至于麥子,就留著碾糊涂面或換燒餅饅頭吃。
麥子很快就澆完了,我和哥蹲在地頭上抽煙,說些家長里短的話。二子兩口子去了北京干裝修,把地和孩子都留給了咱叔嬸。小偉家帶著孩子進城做生意,孩子花錢進了城郊的小學校,花生到現在沒種上,地一直荒著,辣辣蒿、薊薊芽之類的野草長滿了地。
現在村里人都不待見土地了,種麥子又麻煩,又勞累,很少有人愿意再種。能澆上水的好地塊也都栽上了楊樹,省事,基本上不用侍候它,過上個七、八年也就能伐掉賣錢了。哥說,咱爹的這塊麥地多象這到處是荒草,到處是閑地的田野上的一片獨特的風景呀!我說,在這小滿的節氣里,再也看不到麥浪翻滾,看不到磨鐮霍霍的景象啦。
舍不得地的也就是咱爹這輩人啦!哥說,也難怪,咱爹從七、八歲開始就趕牛犁地,解放后跟著生產隊在地里勞累了半輩子。八O年起,終于分得了自己的自留地,可繳公糧,繳三提五統的,一年到頭的也剩不下什么,加上咱姊妹幾個相繼結婚成家,花銷大,沒指望。
娘沒黑沒白地喂豬羊、養雞鴨,爹不讓自留地里長一棵雜草,見到一棵荒苗趕緊補上,不舍得丟掉一寸地,哪怕是田間地頭,哪怕是壩頂溝底。在山后的那個石坑里,廢了多大勁,出了多少汗,把大到上千斤,小到雞蛋般的石頭一一清走,開出那塊分把大的荒地,一種就是十多年,給咱家收獲了多少土豆、地瓜,多少蕎麥、棉花?哥說著說著哽咽了,我也抹起了溢出眼眶的眼淚來。
摁滅了煙頭,點燃第二顆煙的時候,哥說,你大順哥春上的時候說沒就沒了,正在地里用薄膜種甜瓜呢,說不行就不行啦,才四十六歲吧!金嶺他爹得了肝上的壞病,從查出來到走也就三、四個月的時間,五十二啦,比我還小一歲呢,屬小龍的。二洪家的群子不聽話,初中沒上完,就跑到青島去打工,四、五年了也沒掙到錢,談了個對象是河南的,三天兩頭地問二洪要錢,最后也沒成,耽誤得這么大年齡了,恐怕媳婦是不好說下了。
哥就這樣恕恕叨叨地說著,我看著不遠處蹦蹦跳跳,邊玩耍、邊覓食的幾只麻雀,問哥,都小滿了,怎么聽不到布谷鳥的叫聲呢?哥說,這幾年就很少有布谷鳥飛來了。好好的麥地都栽上了楊樹,麥子少了,布谷鳥也不來了。甚至野兔、青蛙、蛇什么的,也很少見了。就是這些以前一年到頭成群飛舞的比地里的坷垃都多的麻雀,現在也只是三、五一群,稀稀拉拉地不多了。
以前溝邊地頭到處都是,魚蝦伸手就抓的水溝和水坑,也都被慢慢地填平了?,F在漫山遍野的,那里還看得到水溝和水坑?就連以前年年夏天發大水,一年到頭不斷流的南沙河,也是四、五年沒見洪水啦,沙子被村里賣光了,深坑成了垃圾場。倒是知了龜,也許是地里栽楊樹的多了,要比以前多得多。每當夏至一過,家家戶戶吃過晚飯,就拿著手電筒去樹林里摸知了龜,有的一晚上能摸上一、二百個,第二天一早一毛五一個賣給前來收購的人,一個夏天能得不少錢呢!
我沒有仔細地想過這些動物為什么會減少,更沒有想過有一天它們會不會消失。就象我小時候熟悉的布谷鳥,在這小滿的節氣里,本該是“布谷布谷”的日夜鳴唱的,現在在這山野麥地旁卻聽不到任何的聲響,因此心里總象少了些什么似的,象翻山越嶺地去見老朋友,老朋友卻不告而別地遠走了。也象久等該來沒來的老同學,心里總是失落落的。
知名作家孫繼泉先生在他那篇的《小麥日記》里寫道:“布谷是與北方的麥子有血親的一種鳥。每到麥子泛黃時節,它就準時飛來了。布谷叫起來,像鼓點似的,急急切切,不舍晝夜。小麥是在布谷的叫聲中成熟的。人們在布谷聲中割麥揚場,吃散發著新麥醇香的饃,在樹下的蔭涼里打瞌睡。布谷是人們夏日生活的背景音樂。在這樣的背景中,人們活干得下勁,汗出得舒暢,呼嚕打得均勻,夢做得甜美?!?/p>
孫先生在《歸來吧,布谷》一文里說:好幾次到麥地里去,看到空中飛翔的喜鵲,心想布谷該來了。要是布谷在空中飛,一路飛一路叫“布谷——布谷——布谷布谷?!痹摱嗝春?
十年前,孫先生在寫《小麥日記》的時候,到麥地里去了很多次,孫先生說:“曾經連續三年,我都是在5月8日這一天聽到布谷鳥的叫聲。后來,我留意了一下,有時候是9日,也有時候是10日,最遲13日?!笨墒?,今天已是5月20日,小滿節氣,正該布谷鳥歡唱的時候,怎么不見布谷的影子呢?
布谷鳥是從哪里來的,麥收之后,它又會去哪里呢?這神奇的鳥兒,就象這小滿節氣一樣,該哪天來就哪天來,該哪天走就哪天走,多少年了,一點也不耽擱的!只是現在小滿到了,布谷鳥卻失約不來了。是怨這老朋友爽約,還是怪人們不珍惜土地,不好好種糧呢!
我不知道,哥也不知道,當我們接上最后兩顆煙的時候,哥說,走吧!于是,我們站起,拍拍身上的麥芒和草屑,向村里走去。身后,是父親堅持留下來的那片窄窄的、孤單的麥地。麥地的不遠處,那片荒蕪的土地上,蒺藜秧、野地黃、掃帚草正在瘋長。幾只麻雀站在小樹般高的野莧菜上嘰嘰喳喳地鳴叫著,并不停地四處張望,不知它們在盼望著什么,還是在尋找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