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節氣的傳統食物及來歷
雨水季節,是全年寒潮過程出現多的時節之一。此時,來自海洋的暖濕空氣逐漸向北挺進,而冷空氣并不甘示弱,與暖空氣頻繁地進行較量。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雨水節氣的傳統食物及來歷,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雨水節氣吃什么傳統食物
蜂蜜
春寒料峭,是最容易感冒的時節。此時喝些蜂蜜水,既有清肺解毒、增強免疫力的作用,又有補中益氣、潤腸通便的功效。
紅棗
隨著天氣的轉暖,人們戶外活動也會增加,對熱量的需求就會增大。我們都知道,甜食是熱量的主要來源,而紅棗不僅可以增加熱量,還有養胃健脾的功效。
韭菜
春季由于氣候多變,因此,保養陽氣就顯得特別重要。韭菜、特別是春天的韭菜,營養價值格外豐富,具有健胃提神、強腎護陽的作用。
春筍
在南方,春筍有著“素食第一品”的美譽,從古自今都受到人們的喜愛。比如,上海人喜歡吃“枸杞春筍”,南京人喜歡吃“春筍白拌雞”,浙江人喜歡吃“南肉春筍”。
豆苗
豆苗是清熱祛火的“美容菜”。
豆苗,俗稱豌豆藤。豆苗作為食品,早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就有記載:“豌豆種出西湖,今北土甚多,九月下種,苗生柔弱如蔓,有須,葉似蒺藜葉,兩兩相對,嫩時可食?!倍姑缡峭愣姑劝l出2~4個子葉時的幼苗,鮮嫩清香,最適宜做湯。
豆苗的營養價值與豌豆大致相同。在豌豆莢和豆苗的嫩葉中富含維生素C和能分解體內亞硝胺的酶,具有抗癌防癌的作用。豆苗所含的止杈酸、赤霉素和植物凝素等物質,具有抗菌消炎、增強新陳代謝的功能。豆苗中含有較為豐富的纖維素,可以防止便秘,有清腸作用。豆苗還含有極多的鈣質、維生素B、C和胡蘿卜素。
中醫認為,豆苗性涼微寒,具清熱作用,春天吃可清熱祛火,還助于使皮膚光滑柔軟。另外,豆苗還有利于消除水腫。
薺菜
薺菜是藥食兩用的“護生草”。
薺菜在我國被食用的歷史已有幾千年,《詩經》中已有“誰謂荼苦,其甘如薺”的詩句,說明西周時人們就已經食用薺菜了。自古以來,薺菜都是人們非常喜愛的一種野菜。我國很多地方有陰歷三月初三吃薺菜煮雞蛋的習俗,有的人還在這天采集大量的薺菜曬干,留著經常煮水服用。有的從三月春分薺菜剛吐出嫩葉時,就開始采摘當菜吃,說是此菜能治百病,對身體很有益處,稱它為“護生草”。所以民諺說:“三月初三,薺菜當靈丹?!?/p>
雨水節氣的來歷
雨水,是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2個節氣,位于每年正月十五前后(公歷2月18-20日)。太陽到達黃經330°。這天通常出嫁的女兒要回家探望父母,要給母親送一段紅綢和燉一罐肉。
雨水是24節氣中的第2個節氣。每年的正月十五前后(公歷2月18-20日),太陽黃經達330度時,是二十四節氣的雨水。此時,氣溫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為雨水。雨水節氣時段一般從公歷2月18日或19日開始,到3月4日或5日結束。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樣,都是反映降水現象的節氣。
雨水位于每年正月十五前后(公歷2月18-20日),節氣時段為雨水日起,到驚蟄日前(公歷3月4-5日)結束。太陽的直射點也由南半球逐漸向赤道靠近了,這時的北半球,日照時數和強度都在增加,氣溫回升較快,來自海洋的暖濕空氣開始活躍,并漸漸向北挺進。
雨水不僅表明降雨的開始及雨量增多,而且表示氣溫的升高。雨水前,天氣相對來說比較寒冷。雨水后,人們則明顯感到春回大地,春暖花開和春滿人間,沁人的氣息激勵著身心。
雨水節氣中,地濕之氣漸升,且早晨時有露、霜出現。所以針對這樣的氣候特點,飲食調養應側重于調養脾胃和祛風除濕。又由于此時氣候較陰冷,可以適當地進補,如蜂蜜、大棗、山藥、銀耳等都是適合這一節氣的補品。這時的大氣環流處于調整階段,全國各地的氣候特點,總的趨勢是由冬末的寒冷向初春的溫暖過渡。
雨水季節,天氣變化不定,是全年寒潮過程出現多的時節之一,忽冷忽熱,乍暖還寒的天氣對已萌動和返青生長的作物、林、果等生長及人們的健康危害很大。在注意做好農作物、大棚蔬菜以及工交部門防寒防凍工作的同時,仍要注意個人的保健工作,以防止冬末春初感冒等流行疾病的發生。
隨著雨水節氣的到來,雪花紛飛,冷氣浸骨的天氣漸漸消失,而春風拂面,冰雪融化,濕潤的空氣、溫和的陽光和蕭蕭細雨的日子正向我們走來。
雨水如何養生
疏肝養心,健脾祛濕
“雨水”節氣的意義就是降雨開始,這個時間段早上的時候有露、霜出現。不過隨著降雨增多,寒濕之邪比較容易困著脾臟,濕邪留戀,非常難去除,此時人們可能會有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癥狀。所以說在“雨水”前后應當著重養護脾臟,人們還需要保持肝氣調和順暢。
在雨水節氣的時候,人們需要注意天氣變化無常,這個時候大家非常容易受到情緒波動,會有心神不安的情況,這個癥狀對高血壓、哮喘等患者尤其不利。所以在平時人們需要保持心境平和,養心護心。還應該要讓心氣充沛,方能滋養脾臟。
遠離油膩,食粥養胃
“雨水”時節可以說是萬物生發之始,在這種陽氣發越之季,人們需要注意自己的飲食,此時需要少吃生冷、油膩之物,還應該要顧護脾胃陽氣,大家可以適當的進食鯽魚胡蘿卜、山藥小米等食物,這些物質具有比較好的健脾養胃的效果。
春季氣候轉暖,然而又風多物燥,常會出現口舌干燥、嘴唇干裂等,故應多食新鮮蔬菜、水果以補充人體水分。這一時期有兩種蔬菜值得推薦,即豆苗和薺菜。
此外,粥類素有健脾利濕、養胃和胃的功效?!肚Ы鹪铝睢吩唬骸罢乱耸持??!薄坝晁鼻昂蠓灭B生粥對潤和脾胃大有益處:如胡蘿卜南瓜粥、薏苡仁黨參粥、山藥紅棗粥、芡實蓮子粥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防“倒春寒”,避寒防濕初春陽氣漸生,日趨暖和,但此時北方陰寒未盡,氣溫變化大,雖然“雨水”之季不像寒冬臘月那樣冷冽,但由于人體皮膚腠理已相對疏松,對風寒之邪的抵抗力有所減弱,因而易感邪而致病。
此時天氣變化不定,是全年寒潮多的時節之一,忽冷忽熱,乍暖還寒,所以還需預防“倒春寒”,注意保暖,不應過早減少衣物。
一般日平均氣溫在10度以下就需要“捂”,春捂的重點在于背、腹、足底?!坝晁睍r節年老體弱者用冷水洗臉、洗手,濕寒易侵人關節,又無充足的陽氣驅寒于外,濕寒滯留于手指易致酸痛,重則變形;濕寒滯留于頭則易致頭痛,故洗頭淋浴后要及時吹干頭發和擦干身體。
摩腹提肛,運脾固腎
春夏以保養“陽氣”為主,睡前摩腹提肛,有助于養護體內的陽氣,達到運脾固腎的效果。摩腹時應仰臥,以肚臍為中心,手掌在腹部順時針方向按摩200次,有利于促進消化,提高睡眠質量。
提肛鍛煉也宜平躺,兩手并貼大腿外側,兩眼微閉,全身放松,以鼻吸氣,緩慢勻和,吸氣同時用“意”提起肛門及會陰部,肛門緊閉,腹部稍用力向上收縮,屏住呼吸稍停2~5秒,再放松并緩緩呼氣,呼氣時腹部和肛門慢慢放松。這樣一緊一松做9次,長期堅持可固精益腎、提振陽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