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節吃湯圓的意義與民俗由來
冬至,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時間點在每年的陽歷12月21日到23日之間,那么你知道關于冬至節吃湯圓的有什么意義嗎?而冬至吃湯圓民俗由來是怎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冬至節吃湯圓的意義與民俗由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冬至節吃湯圓的意義是什么
吃湯圓在明、清時期已經約定俗成。在冬至這天,要“作粉圓”或“粉糯米為丸”。這些在史料上也有正式的記載,稱“冬至,粉糯米為丸,名‘湯圓’”。做好湯圓后要祀神祭祖,而后合家圍吃湯圓,叫做“添歲”。所以,冬至吃湯圓,古而有之。
吃湯圓是冬至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皽珗A”是冬至必備的食品,是一種用糯米粉制成的圓形甜品,“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團”。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
冬至團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于互贈親朋。舊時上海人最講究吃湯團。古人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皥A”意味著“團圓”“圓滿”。冬至吃湯圓,象征家庭和諧、吉祥。
還有一種解釋是:冬至是一年中最長的一夜,冬至那天,天還未亮,婦女們就起來生火煮湯圓,先敬天祭祖,再全家圍坐吃湯圓。所以冬至吃湯圓,除了表示太陽(陽光)逐漸回來,也代表團圓的意思,現代人更喜歡把它當成圓滿的象征。
我國各地的風俗民情雖各有差別,但大致是相同的。作冬至圓時,經常應孩子們的要求捏一些小動物,小貓、小狗、小兔子、小老虎等等。孩子們每到此時都很高興。吃冬至圓以前,在門窗桌柜床燈的后面,都要分別粘一個冬至圓,稱為“耗晌”,要等到“送灶”以后才能烤食。
如果這時家里有孕婦的話,冬至圓發了,就會生男,否則就會生女。吃冬至圓時入口必須成雙成對,以求吉利。吃到最后只剩兩粒,已婚的人將會萬事如意,剩下一顆,單身未婚者將會凡事順利。
史料顯示,上古的夏殷周時代,對“正月”的具體時間安排是不一樣的。夏以今農歷一月為正月,第一個節氣是立春;殷以今農歷十二月為正月,一年中的第一個節氣為小寒;周則同樣以今農歷十二月為正月,但一年中的第一個節日卻是從冬至開始,因此冬至這一天,也就是當年的“元旦”。
周以后,計算二十四節氣,都從冬至開始,這樣冬至便成了“歲首”。再者冬至所在的十一月份曾經是“正月”。這也就是“冬至大如年”一說的來頭。
有學者認為,正是由于歷史上確有一段時間把“冬至”視為“歲首”,把冬至的前一天之夜視為“歲除”。當冬至節隨著歷史的發展而呈式微之態時,原來那些習俗,便漸漸融入了后來盛行的“春節”之中了。
冬至具備“陽氣始至”的特殊特點,意味著“陽氣始生”,萬物開始萌動。因此,在冬至日吃湯圓,又何嘗不是意味著新一年的開始呢?因此長了一歲,似乎也在情理之中了。
冬至吃湯圓民俗由來
吃湯圓在明、清時期已經約定俗成。在冬至這天,要”作粉圓“或”粉糯米為丸“。這些在史料上也有正式的記載,稱”冬至,粉糯米為丸,名‘湯圓’“。做好湯圓后要祀神祭祖,而后合家圍吃湯圓,叫做”添歲“。所以,冬至吃湯圓,古而有之。吃湯圓古人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岸脸詼珗A,是我國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民間便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湯圓也稱湯團,冬至吃湯團又叫”冬至團“;湯圓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于互贈親朋。
還有一種解釋是:冬至是一年中最長的一夜,冬至那天,天還未亮,婦女們就起來生火煮湯圓,先敬天祭祖,再全家圍坐吃湯圓。所以冬至吃湯圓,除了表示太陽(陽光)逐漸回來,也代表團圓的意思,現代人更喜歡把它當成圓滿的象征。
吃餃子跟吃湯圓作為兩大派別,其實也沒什么沖突,看你喜歡什么吃什么就行了。每種食物都有自身的特點,美味的食物是我們的喜好,生活需要多樣性。
冬至吃餃子還是湯圓
冬至吃湯圓還是餃子有人會這么疑問,其實冬至的吃餃子和湯圓都是我國冬至節日的傳統食俗。
大致上以長江未界,南方人吃湯圓,北方人吃餃子。此差異跟南北方不同的生活習慣、物產、文化密切相關,北方人吃餃子是件很方便的事,捏捏就下鍋了,而南方人吃湯圓是件很講究的事,除了湯圓還會做大餐,一大桌子的菜吃上兩頓。冬至意味著正宗的冬天九到了,古人講究“冬藏”,冬至是全年中白天最短的一天,要早睡晚起順應天氣變化才能養生。不管是湯圓還是餃子,傳說都很溫暖,寓意都很美好,只要和家人一起過冬至,吃什么都行。
冬至吃湯圓的寓意
冬至吃湯圓,還有一種解釋是:冬至是一年中最長的一夜,冬至那天,天還未亮,婦女們就起來生火煮湯圓,先敬天祭祖,再全家圍坐吃湯圓。所以冬至吃湯圓,除了表示太陽(陽光)逐漸回來,也代表團圓的意思,現代人更喜歡把它當成圓滿的象征。
提醒,湯團因形圓也稱湯圓,“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因湯圓是圓的,象征著“陽圓”,所以,冬至吃湯圓的主要用意是為了慶賀“陽生”。
關于吃湯圓的由來,有這樣一個傳說:相傳很早以前,有一位樵夫上山砍樵,不慎跌入深澗,不能脫險,就采摘狀如湯圓的野生之物“黃精姜”來充饑,才免餓死。十幾年后,樵夫遍體長了毛,身輕若燕,竟然飛回家里。但已經不會說話了,給他米飯也不吃。家里人就為他做了糯米湯圓,他一見湯圓,以為是黃精姜,就吃起來。后來慢慢恢復了本性,在冬至日竟開口與家人說話了。從此便有了冬至吃湯圓的習俗。
買湯圓一定要聞才能挑到新鮮湯圓,新鮮湯圓飄著淡淡的“米香”。煮湯圓時先將開水燒至沸騰,放進湯圓,持續攪拌,讓湯圓受熱平均,充分吸飽水分的湯圓,比原先生湯圓大上一倍,便可起鍋,搭配喜歡的湯底,吃起來軟、嫩、Q的口感。
特別提醒,湯圓的吃法也是很講究,都有很多種奇離古怪的吃法,一些人喜歡把整只湯圓都放進嘴里嚼,一些人也喜歡一口一口的在享受著品嘗湯圓,這些都是傳統的吃法,一些人喜歡一口湯一口湯圓的吃這樣更風味,其實在古代的人更加會享受過現代人,因為以前時間都是很寬松,沒有現在的緊急,生活也是過得很滿足,但是現代人很多都是為了更多的去努力更多,所以生活變得更加繁忙;以上的就是湯圓的吃法了,其實也是很簡單的吃法。
冬至節吃湯圓的意義與民俗由來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