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節氣的特色活動及傳統食物
雨水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個節氣,天氣開始回暖,雨量逐漸的增加,意味進入氣象上的春天。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雨水節氣的特色活動及傳統食物,希望可以提供給大家進行參考和借鑒。
雨水節氣的特色活動
1、送雨水
四川成都東山客家雨水節上,有個民俗是女兒給父母、女婿給岳父母送節。女婿送節的禮品通常是一丈二尺長的紅棉帶,稱為“接壽”,祈求岳父母長命百歲。
2、接壽
在我國有些地區,雨水這一天女婿、女兒要去給岳父岳母送節。送禮的禮品通常是一丈二尺長的紅棉帶,這稱為“接壽”,意思是希望岳父岳母“壽緣” 長,長命百歲。
雨水節氣吃什么傳統食物
1.蜂蜜
春寒料峭,是最容易感冒的時節。此時喝些蜂蜜水,既有清肺解毒、增強免疫力的作用
有補中益氣、潤腸通便的功效。
2. 紅棗
隨著天氣的轉暖,人們戶外活動也會增加,對熱量的需求就會增大。我們都知道,甜食是熱量的主要來源,而紅棗不僅可以增加熱量,還有養胃健脾的功效。
3. 韭菜
春季由于氣候多變,因此,保養陽氣就顯得特別重要。韭菜、特別是春天的韭菜,營養格外豐富,具有健胃提神、強腎護陽的作用。
4. 春筍
在南方,春筍有著“素食第一品”的美譽,從古自今都受到人們的喜愛。比如,上海人吃“枸杞春筍”,南京人喜歡吃“春筍白拌雞”,浙江人喜歡吃“南肉春筍”。
雨水養生
防倒春寒
雖然說已經到了春天,但是全國多數地區的溫度還是比較低的,甚至有部分地區在春季之后才開始下雪。所以說在雨水的時候,大家不要著急去掉衣服,應該注意保暖,警惕倒春寒。要注意看天氣預報,在降溫的時候多穿一些衣服。
注意補水
雨水之后雖然說和冬季相比氣候已經不是那么干燥了,但是還有很多人在這個時候都容易上火。建議大家要注意做好補水的工作,減少上火問題。我們可以在身邊常備一個水杯,每天喝8杯水,多吃一些蔬菜和水果,這樣就不容易缺水了。
調理脾胃
在雨水之后,脾胃如果有問題的,要抓住機會來調養。這個時間如果能注意健脾胃,一般效果都是比較好的。人的脾胃好了,免疫能力也會提升,不容易生病。如果脾胃功能差,平時吃滋補品也無法吸收,體質會很弱。
多加鍛煉
“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春困的發生除了由于溫度變化而引起的,其實也還與人們一個冬天運動較少有關系。長時間不運動,會使血液循環量減少,大腦的供血自然也就不足,自然就會產生困乏感。所以多加運動會讓你的身體和大腦都興奮起來,讓你神清氣爽。
雨水飲食注意事項
1、雨水節氣省酸增甘
唐代養生學家孫思邈在《千金方》中說:“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養脾氣”。五行中肝屬木,味為酸,脾屬土,味為甘,木勝土。在日常飲食中應注意少食用酸味食物,多吃甘味食物,以養脾臟之氣??蛇x擇韭菜、香椿、百合、豌豆苗、茼蒿、薺菜、春筍、山藥、藕、芋頭、蘿卜、荸薺、甘蔗等。
2、多吃溫性的食物
雨水節氣應忌食羊肉狗肉等燥熱之品,不得生食蔥蒜,花生宜煮不宜炒。雨水節氣適合就是調理脾胃,所以在飲食上可多吃溫性的食物從而對脾胃進行調補。藥物調養可考慮脾胃升降生化機能,用升發陽氣之法調補脾胃,可用沙參、西洋參、決名子、白菊花、首烏粉及補中益氣湯等。
3、少食油膩多食蔬菜水果
雨水時節空氣濕潤,天氣轉暖,春季多風,氣候干燥,早晚較冷,風邪漸增,常會出現皮膚、口舌干燥,嘴唇干裂等現象,所以應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以補充人體水分。由于春季為萬物生發之始,陽氣發越之季,應少食油膩之物,以免助陽外泄。
雨水節氣的特色活動及傳統食物相關文章:
★ 清明節的風俗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