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的風俗活動及意義
推薦文章
重陽節,又稱重九節、曬秋節、“踏秋”,是漢族的傳統節日。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為民間節日,此后歷朝歷代沿襲至今。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重陽節的風俗活動及意義,歡迎閱讀。
重陽節有哪些風俗活動
一、登高
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于東漢。唐代文人所寫的登高詩很多,大多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還有吃“重陽糕”的習俗。
二、吃重陽糕
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并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松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三、賞菊并飲菊花酒
重陽節正是一年的金秋時節,菊花盛開,據傳賞菊及飲菊花酒,起源于晉朝大詩人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舊時文人士大夫,還將賞菊與宴飲結合,以求和陶淵明更接近。北宋京師開封,重陽賞菊之風盛行,當時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種,千姿百態。民間還把農歷九月稱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陽節里,觀賞菊花成了節日的一項重要內容。清代以后,賞菊之習尤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陽節前后最為繁盛。
四、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帶,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帶。重陽節佩茱萸,在晉代葛洪《西經雜記》中就有記載。除了佩帶茱萸,人們也有頭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經如此,歷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兇穢,以招吉祥”。這是頭上簪菊的變俗。宋代,還有將彩繒剪成茱萸、菊花來相贈佩帶的。
五、登高出游
古人重陽登高,本是為了避邪。唐人王維詩句:“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便是這種情景的寫照。茱萸,是一種中藥植物,氣味辛烈。燃薰后可以辟蟲虺。古人習慣在九月佩戴以驅邪。在山西晉南地區,自古也有九月九日登高的`傳統習慣。飽覽大好河山,觀仰名勝古跡,成為節日的盛舉。至今還在民間傳誦著“乾坤開勝概,我輩合登高”,“東風留不住,冉冉起峰頭”,“九月欣新霽,三農慶有秋”等名言。
過去在鄉寧縣,重陽節這天各學校一般要放假,由教師帶領學生進行登山活動。家長們往往要乘興觀看,有的還跟著一起登山。而萬榮縣這一天的傳統,是在稷王山舉行廟會,趕會的人,都以登高為樂事。
而在晉北地區,登高習俗則比較淡薄,過去在農歷九月九日,年輕人常常去打兔子或山雞,屬于古代北方少數民族騎馬練射的遺風。近年來,一些青年學生,逢節喜歡相邀結伴,攜帶佳肴,欣然出游。登高環視,天高氣爽,云淡山清,枝頭碩果,田園禾熟,往往陶醉忘返。
六、尊老敬老
九九重陽節,今天成了象征老年人長壽的佳節。是日習慣慰問老人。老人們喜歡到門外遛達遛達,鍛煉鍛煉。體魄強壯者還要登上附近的高處,極目遠舒,以壯暮志。
七、賞菊
賞菊也是重陽節的一項傳統活動。金秋時節,正是菊花盛開的季節。古人在賞菊之時,還習慣飲菊花酒。今天,不少人仍喜歡在這天飲菊花酒。多數是在酒中泡點干菊花。晉北一些地方,飲酒喜在門外,稱為辭青,意喻告別秋天。城市在九月九日前后,習慣舉辦菊花展覽。萬人空巷,齊睹勝景。山西民間卻習慣采一朵野菊花。插在頭頂或戴在胸前。
八、宴師
舊俗九月九日,各村由學董牽頭,組織村民殺一只羊做飯菜,盛情招待先生。同時商討本村下一年的教書事宜,或繼續留聘,或另請高明。今天學校教師多為公職人員,不少農村仍然習慣在這一天宴請老師。
九、婦女休息
農歷九月九日,農村婦女習慣休息一天,不干農活。嫁出去的閨女,習慣回娘家過節。
十、吃糕吃面
農歷九月九日吃棗糕,取意早日升高。晉東南地區及五臺縣等地,則習慣吃壽面。晉南地區有“九月九,家家有”的民諺,意思是說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改善生活。
九月九重陽節的意義是什么
在《易經》中,九月九日,表示日月并陽,兩九相重,所以稱為重陽,也叫重九。古人認為重陽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并且從很早就開始過此節日。在我國的民俗觀念中,九九重陽節,還與“久久”同音,且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所以有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寓意。
1989年,我國還把重陽節定為“老人節”,寓意“久久”長壽之意。所以后來重陽節被立為才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2006年5月20日,重陽節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我們中國人是一個有著尊老傳統的群體,早在三千多年前的《詩經》中,就有“哀哀父母,生我劬勞”的詩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更是膾炙人口。而現階段,大量老年人口的增加,“未富先老”的社會壓力,賦予了文化色彩濃郁的重陽節更多更沉重的現實意義。
不管怎么說,重陽節只有一天,我們不能指望在一天的時間里能解決所有的問題,只有以此為契機,形成長效機制,從制度上加以保證,從風氣上加以影響,從觀念上加以調整,這才是重陽節真正的意義。
重陽節,一個承續著中華民族優秀傳統和中國人美好的節日,不應再被現代中國人所忽略。其中蘊含的傳統、內涵和價值,更應為人所真正認知并深深銘記。重陽節是一個傳統節日,但重陽節的意義,卻是永恒的。
重陽節吃的水果
狝猴桃
狝猴桃有著“水果王”之稱,是一種高檔的水果品種,10月就可成熟上市,重陽節吃正好合適。狝猴桃的營養價值非常的高,它除含有較豐富的蛋白質、糖、脂肪和鈣、磷、鐵等礦物質外,最引人注意的是它的維生素C含量,據分析,每百克果肉含維生素C100——420毫克,在水果中居于前列。此外還含有多種氨基酸。研究表明,狝猴桃鮮果及果汁制品,可防止致癌物亞硝胺在人體內的形成,還可降低血中的膽固醇及甘油三脂的水平,對高血壓、心血管疾病、麻風病也有明顯療效。
狝猴桃與奇異果是一樣的嗎?從本質上來看,奇異果與狝猴桃是一種水果,奇異果就是海歸狝猴桃。怎么區分奇異果與國產狝猴桃呢?奇異果大小均勻,形狀也比較規則,表層的茸毛很硬,表皮黃中泛青。而國產狝猴桃一般比奇異果要大,大小、形狀也都不太規則,表皮茸毛比較軟。奇異果需硬時吃味道才好,而狝猴桃則必須熟透了才好吃。另外,也可以根據上市時間來判斷,智利、法國產的奇異果上市時間是4月至9月;意大利產的是2月至8月;國產狝猴桃集中上市時間是9月至10月,陸續能供應到來年2月;而新西蘭奇異果上市時間是5月到來年1月。
石榴
重陽節吃石榴也正是時候,石榴形狀如瘤,皮內有子,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食用,其口味大致有酸、甜兩種。鮮艷奪目的石榴紅如瑪瑙、白似水晶,十分惹人喜愛,石榴鮮食味甜微酸,加工制成飲料也清涼可口。石榴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其中維生素C以及維生素B族的含量居高,蛋白質、脂肪以及鈣等含量也不低,其中維生素的含量要比蘋果高出很多倍。
石榴汁含有多種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有助消化、抗胃潰瘍、軟化血管、降血脂和血糖,降低膽固醇等多種功能??煞乐构谛牟⌒牟?、高血壓,可達到健胃提神、增強食欲、益壽談話派延年之功效,對飲酒過量者,解酒有奇效。
九九重陽節的傳說故事
重陽節傳說之一:與道教有關
這是一個與道教有關的神話故事。相傳東漢時期,有一瘟神在汝河出沒,散布各種瘟疫,害得百姓死傷無數。當地一青年恒景看不下去,經歷千辛萬苦找到一位法力高強的神仙為師,學得武藝準備返鄉殺瘟神時,他師傅送他一包茱萸葉和一瓶菊花酒。
恒景回鄉之后登上高山與瘟神搏斗,經過幾百個回合終于消滅瘟神,瘟疫也就此散去,此后人們就為紀念這件事就有了重陽節,其中重陽節時間九月初九乃是恒景返鄉時殺瘟神的時間。經過時間的推移,重陽節當天也有了登高避疫、佩戴茱萸葉和飲菊花酒的習俗。
重陽節傳說之二:與賞菊和飲菊花酒有關
很久以前有一農夫叫做阿牛,在他七歲時父親不幸去世,而母親也因此傷心欲絕患了眼疾,阿牛用過無數辦法都沒能治好母親的眼睛,直到一天晚上,阿牛做夢夢到一姑娘跟他說只要在九月初九那天到天花蕩,于蕩中尋一株白色菊花就能治好他母親的眼疾。
阿牛雖然覺得不可思議,但是死馬當活馬醫,在九月初九那天去到天花蕩尋菊花,沒想到真的有一株白菊,阿牛挖了白菊回家煎成湯藥給母親服下,不久后就重見光明,至此后阿牛開始種植白菊,民間也把九月初九這一天稱為菊花節,也有了賞菊、飲菊花酒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