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重陽節的傳統習俗有哪些
重陽節也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雖然它沒有被列為法定節假日,但是大家對這個節日的重視程度不亞于春節和清明節等節日。那么重陽節的傳統習俗有哪些呢?下面小編就來解答一下大家的疑問。
重陽節的傳統習俗有哪些
登高
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于東漢。唐代文人所寫的登高詩很多,大多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還有吃“重陽糕”的習俗。
吃重陽糕
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并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松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賞菊并飲菊花酒
重陽節正是一年的金秋時節,菊花盛開,據傳賞菊及飲菊花酒,起源于晉朝大詩人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舊時文人士大夫,還將賞菊與宴飲結合,以求和陶淵明更接近。北宋京師開封,重陽賞菊之風盛行,當時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種,千姿百態。民間還把農歷九月稱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陽節里,觀賞菊花成了節日的一項重要內容。清代以后,賞菊之習尤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陽節前后最為繁盛。、
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帶,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帶。重陽節佩茱萸,在晉代葛洪《西經雜記》中就有記載。除了佩帶茱萸,人們也有頭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經如此,歷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兇穢,以招吉祥”。這是頭上簪菊的變俗。宋代,還有將彩繒剪成茱萸、菊花來相贈佩帶的。
重陽節的意義是什么
(1)“孝”文化
中華民族素有尊老敬老傳統美德。1988年,我國重陽節正式定名為老人節。每年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定為全國的敬老日。目前,我國步入老齡化社會?!澳郎S芡?,為霞尚滿天”,老人們的知識、經驗是我們社會的寶貴財富,重陽佳節,提倡尊老敬老,呼吁傳統中華美德的現代傳承。
(2)“壽”文化
青春長駐,人生不老,是世界各國人們世世代代的共同追求,重陽佳節之時,正是楓葉流丹、五谷飄香、秋高氣爽的黃金季節,親朋好友一起扶老攜幼爬山登高,是人們的一次集體健身、崇尚長壽的傳統活動。
(3)“雅”文化
菊花和梅、蘭、竹是中國古典文化的“四君子”,古代的文人騷客常在落葉蕭蕭時節,懷鄉賦詩或踏野訪花。重陽節賞菊,是士大夫階層和文人墨客留下的古文化遺風。
重陽節送什么花好
康乃馨
花語:溫馨的祝福、慈祥、純潔的愛。
理由:人們認為康乃馨可以給女性帶來好運氣,所以,母親節的時候常常送康乃馨給母親。
康乃馨也適合在重陽節送給媽媽,表達對媽媽的愛,并且通過花告訴家人你愛他們的心,讓他們感受到你的真心與情意。
石斛蘭
石斛蘭
花語:勇敢堅定、吉祥幸福。
理由:石斛蘭的顏色有白、黃、紫、粉紅等,色彩非常的豐富,是一種深受人們喜愛的蘭花品種。
石斛蘭有堅定、勇敢的意思,很適合在重陽節的時候送給父親,寓意父親的剛毅、親切而威嚴,表達對父親的敬意。
黃水仙
花語:優雅高貴、品行高潔。
理由:黃水仙外觀是暖黃色,看起來青春活潑、溫暖可心,是深受人們歡迎的鮮花品種。
重陽節的時候想用鮮花表達自己對父母感情的話,黃水仙也是很不錯的選擇,一般喜歡這種黃水仙的人氣質都較為優雅。
萬年青
花語:青春、吉祥太平、長壽。
理由:萬年青在我國有悠久的栽培歷史,萬年青的名字和外形十分吉利,常作為富有、吉祥、太平、長壽的象征,所以一直深為人們喜愛。
大家都希望父母健康長壽、無病無災吧,重陽節的時候不妨送一些萬年青給父母,寄托自己的美好心愿!
劍蘭
花語:長壽、福祿。
理由:劍蘭的品類非常多,而且花色艷麗、花期長、極富裝飾性,一貫有“切花之魁”的稱號。
中國人認為劍蘭葉似長劍,有如鐘馗佩戴的寶劍,可以擋煞和避邪,重陽節的時候送父母一盆劍蘭,也是寓意美好。
2022重陽節的傳統習俗有哪些相關文章:
★ 語文知識積累